江门海关围绕“三大工程”办实事,解决企业、群众问题200余项
2021-12-31 14:23 羊城晚报•羊城派
把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江关宣 谭博文 谭耀广

记者31日从江门海关获悉,今年江门海关实施“国门安全”“便民利企”“暖心聚力”三大工程,把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目前,该关围绕“三项工程”确定的68项党委重点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解决企业群众问题200余项,固化“加工料件集团调拨”等提质增效机制19项。

筑起国门安全“防护线”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关在邮递快件渠道查获象牙、玳瑁、红珊瑚等濒危物种制品情事1112起,冰毒、大麻等毒品及咖啡因片(二类精神药品)317起,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国门安全“防护线”。

江门海关年内查获大麻油等毒品和咖啡因317起

此外,该关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申请知识产权海关备案企业增长48%,查获了饼干生产线、抽油烟机、干电池、汽车传感器等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货物,查扣侵权物品数量、货值同比增长26%、673%。深入开展“国门利剑2021”行动,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象牙等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今年破获“水客”走私大案,现场查扣走私进口化妆品和旧衣服1.01吨等,案值4000万元。

精准帮助企业纾难解困

“目前,欧盟、美国、韩国等我们主要出口市场对酱油的法律法规、食品标准差异较大,如何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标准,是我们面临的一道难题。”江门海关领导到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调研时,公司刘经理坦言。

江门海关深入企业调研

经过对关区19家酱油生产企业的调研,江门海关发现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的问题,是关区酱油生产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为精准帮助企业纾难解困,该关成立“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小组”,定期梳理主要出口市场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及食品政策标准,并通过“关地企直通车”“12360海关服务热线”“线上政策宣讲会”等多形式宣传,帮助企业梳理原材料采购、成品检验等关键控制点,指导企业完善“自检自控”体系,保证产品持续符合安全质量要求。

同时,该关着力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目前企业产品需要抽检的全部项目均可在关区内完成,减少了样品送检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企业还可以享受海关“绿色通道”,根据通关需求选择“提前申报”“预约查验”等便利化通关措施申报出口,实现通关“零延时”。

今年1至11月,江门关区共监管出口酱油7.8万吨、货值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和5.2%,远销美国、韩国、澳大利亚、英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加大帮扶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台山市广海镇鲲鹏村紧邻广海湾,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农副产品种类多、品质优。尽管当地“广海咸鱼”“丝苗米”等农产品质优价廉,但大多数农产品企业规模小,产品销路狭窄,农民收入上不去。如何拓宽“销路”,一直是村民的“难事”,也成了江门海关的“要事”。

记者了解到,该关聚焦“农业增效、农村就业、农民增收”,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加强与企业及电商平台的联系沟通,指导“广海咸鱼”企业通过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助力企业入驻“本来生活”电商平台正式上架销售,推动“丝苗米”接洽“五邑红”平台,产品上架仅仅一个多月,海产品销售额达到23.2万元。现在,农民“致富路子”拓宽了,乡村振兴的信心更足了。

江门海关打通鲲鹏村特色咸鱼产业线上销售渠道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