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数”“智”!江门质量安全监管走出新模式
2021-12-30 20:4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贯通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的新型质量监管机制在江门已然有序运行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陈蔓霆 谭耀广

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最快只需15分钟;电梯维保单位通过小程序实时记录维保过程信息,实现对电梯的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网络直播,市民第一时间看到检查情况并可以了解抽检结果……贯通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的新型质量监管机制在江门已然有序运行。

记者近日从江门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江门依托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智慧质量监管体系,推动了市场监管工作的制度重塑和流程再造,为健全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工作格局和社会共治提供了可借鉴的“江门模式”。

智慧平台让监管有“数”

各种信息均属有用数据、质量监管更需心中有“数”。据了解,江门是全省首个按照省“数字政府”总体建设规划框架编制地方建设规划方案的地市,质量安全监管领域更是实施“数字政府”的广阔天地。江门市市场监管局出台《江门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1年)市场监管领域实施方案》,先后建成并推广应用市场智慧监管综合管理平台、特种设备智慧管理系统、“邑食安”阳光餐饮云平台、监督检查子系统等监管平台。

微信图片_20211230105001.jpg
江门市特种设备智慧管理系统上线

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市场监管智能许可平台,发出全国首张智能许可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记者了解到,这些平台通过打通数据流动端口、分类整合信息等手段,形成一个庞大的、可共享的监管信息数据库;通过“赋码”“实时监控”“信息录入”等多种智能化手段,实现了实时信息收集、实时监控等智能化管理,为市场监管部门实现向现代监管治理新模式转变打下基础。

让工作“更准”流程“更快”

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必然产生庞大的数据,这些数据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实现有效监管。记者观察发现,江门市市场监管局将“数据”化为“信用”,从而在监管过程中将数据的作用“最大化”。

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市场智慧监管系统,该局将归集的企业公示、经营异常等各类信息融合关联,通过数据融合计算进行精细化风险分类,从而建立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比如对食品销售单位,我们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监管,将39295家食品销售单位根据各类信息数据的计算形成评价,分为A、B、C、D四个信用等级,依据不同评级确定检查频率,实施差异化监管,从而增强食品安全监管靶向性,实现精准监管。”

微信图片_20211230105241.jpg
根据数据监控情况对设备进行精准监管

“数据”除了让监管提高精度外,也能简化了大量审核流程。记者了解到,相关平台的监管信息共享程度高,且数据管理精细化程度高。社会公众、企业在使用相关平台提高申请流程时,只要通过实名认证并提交基础信息,平台系统即可在后台“智能操作”提取、比对信息,并通过数据流动“走”审核流程。这样就免却大量申请材料的提交,审批时间也能大幅压减。

其中,今年上线的特种设备智慧管理系统,就能够使特种设备业务审批时限从25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审批时间压减96%,申请材料压减40%,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公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强化数据应用,健全信息归集、信息公示、信用披露、线索协查机制和跨部门联动响应、联合惩戒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对全市市场主体生产、销售的工业产品及其经营者建立失信档案和开展失信评级,使监管情况一目了然、高风险企业一眼定位、问题对象一链溯源。

开放端口让社会参与“共治”

记者观察发现,在相关平台内,数据流动并非单向,“社会参与”端口的开放让质量监管工作实现多元共治。

以特种设备智慧管理系统为例,该系统集政务服务、企业自主管理、设备管理和信息共享四个平台于一体。企业一线岗位的隐患排查人员可以使用该平台实施日常排查工作并记录过程信息;政府部门通过平台接收到的设备信息、排查记录等来对设备进行全周期管理,并对企业进行分级分类监管;社会公众则可以通过特种设备上标注的二维码,扫码溯源了解该设备具体信息,一旦发现设备损坏、故障或维保过期等情况,即可一键投诉,投诉信息直接反馈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监察人员跟踪处理。

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放‘信息共享’端口,企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参与质量监管,从而达到共建质量安全的效果。”

640_看图王.web.jpg
“一监到底”网络直播执法

而这种多元共治的局面,在“一监到底”网络直播执法中得到了体现。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江门市常态化推出“一监到底”网络直播执法活动,检查对象的抽取方式既包括市场监管部门的企业库抽查,又兼顾社会公众的网络投票、群众举报投诉、社会聚焦的热点等。抽查过程全程视频直播,4家媒体同步参与,社会公众通过媒体平台实时互动,检查结果实时公开。记者了解到,“一监到底”网络直播执法活动现已直播126期,近4000万人次观看。

新标准实现监管“有章可循”

质量监管体系的流程再造,必然伴随着制度重塑。只有用标准固化的监管体系才能使监管经验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相关负责人表示,江门市市场监管局规范“互联网+”模式,用标准固化智慧监管成果。其中,通过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地方标准体系,推动了市场监管领域用标准规范行为、数据支撑分类、信用促进自律,实现了监管方式、监管手段以及失信惩戒的变革。

记者了解到,江门市于2016年8月在全省率先研发了跨层级、跨部门市县两级160个部门通用的江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系统,实施检查对象和执法检查人员随机抽取、随即选派,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针对相关部门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过程中由于制度未尽完善而出现的问题,江门市市场监管局创设、完善了监管工作标准体系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涵盖207项标准、包括14项通用标准和27个市场领域监管部门193个事项标准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标准体系,基本涵盖双随机执法的各工作领域。

据介绍,这套制度覆盖事前抽查准备、事中抽查程序、事后结果运用全流程规范,以及抽查行为监督、考核等等,并分类建立全市通用的数据标准、监管流程标准、结果认定标准、文书格式标准等系列标准,破解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过程出现的问题。

据悉,目前江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14个通用地方标准已作为江门市地方标准公布实施,其中信用修复、失信约束和联合惩戒等标准在全国属于首发标准,为全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标准化建设提供“江门经验”。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