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艺
图/受访者供
12月18日,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成立。研究院致力于提出新概念,建立新范式,形成新智慧,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知名的全球化研究中心和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智库。
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晓源教授主持成立仪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党委书记韦蔚发表讲话,希望研究院争创一流学术成就,建立高端智库,创新科研机制。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全球化?为回答这样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研究院于18日、19日举办“全球化: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韩震、王宁、吴晓明、杨金海、金灿荣、李向阳、吴志成、张志强、欧阳康、王义桅等来自全国各地的42位学者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一起完成了研究院成立后的首次学术研讨会,发表了角度不同、风格各异、学科交叉,又高度聚焦、深度阐发的演讲。
学者表达了推动全球化研究的强烈愿望,他们普遍认为全球化遇到了现实的困境,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全球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是当下全球化发展中的主要瓶颈。但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不断突破现有障碍,推动全球化向好的方向发展。
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沈湘平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尽管学者的学科不同、角度不一,研讨会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思想共识,他称之为中国学者关于全球化的“珠海共识”:第一,全球化是必然趋势,是不可能真正逆转的,逆转的只是某种模式的全球化或全球化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全球化本身。第二,当今全球化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虽然理由各异,如国际格局、疫情、数字技术,但得出的判断是一致的。第三,能解答全球性问题的新全球化,才是人们所期待的全球化或真正的全球化,新的全球化寄予了人们美好的期望。第四,新全球化中最大的自变量、推动力是中国,中国提供了也应该提供不同于西方的全球化模式。第五,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是中国推进新全球化的重要思路。第六,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呼唤学术支撑,有关全球化和文化战略的研究任重道远。
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晓源教授介绍,研究院正组织世界一流学者编纂中国版的《全球化大辞典》,以国际化的编委会编辑出版《全球化研究》。同时,研究院将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研究,为推动大湾区建设全方位融入全球化作出贡献。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