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 高明在行动
2021-12-14 08:20 羊城晚报•羊城派
高明有着深厚红色历史底蕴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安琦 张闻

2021年12月14日羊城晚报佛山新闻A14版

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佛山市高明区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目前,当地多措并举,把这些文化挖掘透、保护全、传承好。

红色历史 底蕴深厚

有着深厚红色历史底蕴的高明,早在1995年,就被确定为广东省二类革命老区之一。据统计,佛山市共有红色革命遗址112处,其中高明区以35个的数量位列第一。

史料记载,1920年,高明人谭平山创办了《广东群报》,旨在宣传马克思主义。1925年春夏间高明第一个农民协会成立。1927年成立的中共蛇塘支部,是高明的第一个农村支部。

《中国共产党高明地方史》更明确指出,民主革命人士陈汝棠(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广东省副省长)创办了高明县立第三小学和“力社”,成为培养当地中国共产党员的重要场所,在振兴教育、改良风气、推行新文化上也功不可没;从抗战时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领导人民掀起抗日热潮,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的建立,高明人民始终坚持武装斗争的道路;由中共高明三小支部改建的中共西江工作委员会,既远离大城市,又没有任何根据地基础,是完全从农村中生根发芽的……这些,无不表明着高明人的骨子里深深镌刻着的红色基因。

高明区政协委员,佛山市、高明区党史专家库专家叶伟凌介绍到:“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等在外为革命奋斗,影响遍及大江南北。”

在战争时期的会议则是决定战局的关键。1947年3月,中共中区地委委员周天行代表中区地委在高明合水老香山召开新高鹤地区第一次干部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指示,成立新高鹤区工委,提出饮马西江的战略目标。1948年7月,中共中区地委在高明合水召开干部扩大会议,总结新高鹤地区开展武装斗争以来的经验,肯定成绩,提出十项具体任务;1948年9月,中共粤桂边区广南分委在高明合水白洞村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作出为建立广南游击根据地而斗争的决议。

这里也可以看出,高明合水(老香山)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新高鹤地区武装斗争中心。换言之,高明对于周边地区来说是处于领导地位的革命中心区域。

高明的革命历史,在南粤大地上熠熠生辉。高明人民的革命史迹彪炳千秋,革命精神永放光彩。

红色遗址 焕发生机

作为承载着革命记忆的红色遗址,今天仍在默默诉说着往事。无数仁人志士的热血,都在砖瓦、古树中流淌着。

庄严而肃穆的红色大门上,经历多年风雨后牌匾“宝贤义学”四个字仍悬挂在此。古椿树、旧校舍,以及默默注视着这一切的陈汝棠雕像,显得平静祥和。这就是高明县立第三小学的旧址。昔日纷飞的战火已然不在,但那澎湃的回响还激荡在人们心中。

陈汝棠纪念馆

高明县立第三小学,被誉为高明区的“革命摇篮”,陈汝棠纪念馆也由这座旧校舍改造而成,由高明区博物馆管理。为保护旧址和优化游客参观体验,在今年年初,高明县立第三小学实施了修缮保护工作,并根据历史原貌对展品和场景进行了布置和还原。

高明县立第三小学旧址内恢复当年摆设

在更合镇的合瑶路,记录着粤中军民历史功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在此伫立。自2018年起,粤中纵队纪念馆进行了提升改造,现在纪念馆内设有序幕厅、投影厅和史迹陈列厅等,陈列了180多件有关粤中纵队及其所属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的相关文物,其中一些珍贵的展品包括刀具、步枪等当时的武器。

粤中纵队的艰苦斗争,为粤中地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他们的历程,犹如一幅画卷,顺着展览的推进,在纪念馆中被缓缓展开,永不停息地向后人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粤中纵队纪念馆用雕塑还原当年情景

高明区博物馆馆长杨丽东表示,粤中纵队的历史和革命精神是珍贵的财富,区博物馆将充分发挥纪念馆的平台阵地作用,继承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

此外,高明将粤中纵队纪念馆、高明县立三小与小洞文选楼、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红色景点集中规划、串珠成链,尽量让游客在最短的时间感受最厚重的历史。

学史明理 多措并举

红色革命历史遗址,不仅重在修缮与保护,更重要的是传承与发扬其中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据悉,粤中纵队纪念馆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并与谭平山故居(含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一起入选第一批佛山市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高明县立第三小学、小洞革命烈士纪念堂等也早已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月29日下午,在高明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及区委十三届一次全会闭幕后,区几套领导班子前往粤中纵队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回顾红色历史,重温入党誓词,接受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精神洗礼。

“要发挥好高明红色基因库功能,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进行发扬和传承。” 叶伟凌表示,“对内,就是在高明区内部,组织参观红色遗址,感悟革命历史;对外,主要是宣传推介高明红色文化。在学校等场所,通过高明红色文化教育,在学生中还原立体的、有血有肉的革命人物和事迹。”

目前,高明区在红色文化上积极发力,在修缮旧址的基础上,探索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明城镇镇长陈文龙表示,明城镇未来将以“红色+绿色+特色”建设“多彩乡村风貌带”。

此外,高明区去年还建立了红色文化教育服务中心,以负责开展区内红色文化场馆的综合管理、革命文物的征集保护和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这一做法在省内外都较为少见,是高明区在红色文化上创新性的举措。

今后,打造响亮的高明红色文化名片、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是高明区的首要目标。当地将让区内的红色文化场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建党、建军等节日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让广大市民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记者手记】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革命志士顽强斗争和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激励一代代人成长。以旧址还原历史,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学习党史。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学好党史,不忘来时路,开启新征程。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