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宝贝计划”帮扶学困生!省实初中如何“双减”?热点问题解答
2021-12-10 19:0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导师为宝贝寻找一两位同学作为成长伙伴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实习生 田欣妍

不能校外补课,学生能跟上校内上课速度吗?是否实行分层走班?广东实验中学(简称“省实”)如何“双减”?12月9日,广州教研赋能“双减”提质增效现场会在广东实验中学举行。记者获悉,省实有效控制了老师们布置作业的随意性,对学困生推出“宝贝计划”导师制帮扶。

省实探索“智慧·自主”课堂

【“双减”措施

打消老师布置作业随意性 “宝贝计划”帮扶学困生

省实初中如何减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老师布置作业的确有不知不觉的随意性,闭着眼睛布置从第几页做到多少页,总觉得做多了也不会坏处。”学校层面出台了作业管理的实施方案,由于班主任审查与统筹协调各学科,对班级作业总量进行把关;每周一天无作业日;每个年级设置作业公示栏,由学习委员收集各班当天作业内容,师生共同监管,打消了老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

作业内容、数量、要求等由各学科备课组集体研究、讨论,提出每周作业布置计划,以保障精选作业内容、有效作业。各学科设计分层作业。

尤其特别的是,省实制定了帮扶学困生的“宝贝计划”,邀请年级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为学生导师,每周与宝贝面谈一次,每两周与宝贝的班主任详细沟通互通帮扶情况,每月与宝贝家长详细沟通一次,家长会后导师、宝贝、家长三方会谈一次,用好同伴效应,导师为宝贝寻找一两位同学作为成长伙伴。

经过近一学期的实践,有效控制了老师们布置作业的随意性,提高了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控制了学生的作业总量,提高了学科素养。

智慧型老师 自主型学生

课堂提质方面,省实提出必须以智慧型教师来培养自主型学生,才能够实现减负不减质。

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型的学生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省实认为,所谓“智慧型教师”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厚的知识沉淀,高效的教学方式,优良的育人效果和自由的专业境界。

学校强调,“自由的专业境界”尤其重要,意味着教学方式的要求不固化,不是非得按什么模式来教学,也不是非得学多少分钟、讲多少分钟,而是老师能做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自主型的学生”至少应具备的能力是自主计划、自主建立目标、以自己的成长节奏学习、善于自我检查和反思。

为了落实这一理念, 10月份,省实份开展了“智慧·自主课堂”月,一个月44节研讨课,让老师们通过海量的听课来感受什么叫做智慧、自主的课堂。

课后服务方面,省实正在计划假期推出托管服务,具体实践长度待定。

同学们小组学习

【热点问题】

初一教学进度?保持平稳,遵守国家课程节奏安排

家长给小升初的孩子报辅导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初一进校后课程进度很快,不补担心孩子跟不上。“双减”后几乎不能校外补学科了,初一的教学进度会有所调整吗?

据介绍,教学进度设计一向都是非常平稳的。教育行政机构会通过一个区域的统测来调整进度,其实这是学校是否严格遵守国家课程节奏安排的问题。“两年教完课程初三一年复习”的观念没有意义,也不能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真正的作用,用不着加快步伐。只有极少数学有余力的孩子适合超高速度、超高难度、超高进度的教学推进方式,但普通的孩子只要层层按部就班,层层落实,就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分层走班?试验过,效果不如预期

“双减”后已经将作业分层,未来省实初中部会施行分层走班的教学方式吗?

据介绍,其实学校曾经小范围科目实验过分层走班,但是发现“性价比”不如预期,管理成本很高,但效果一般,对中间层学生有一定帮助,但对A层和C层学生效果不明显。A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自我因素占比更多,老师怎么教都比较优秀;C层学生也是自我因素占比更高,而且可能还产生标签作用,当然有个别学生得到提升但总体提升不明显。

此外,分层走班首先对教学管理、师资数量与质量要求比较高,其次牵涉到学生的心理认同问题,学生总觉得这个班不是我的班,认同感、参与感下降。

减作业后学生成绩?还没有清晰判断

“双减”已近一学期,根据学校和老师的观察,学生的学业水平跟没有减作业之前相比,究竟如何?

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来看还没有很明确的判断,没有相应的数据跟踪支持,而且初一学业负担本身就不算重,学生主要还在建立学习习惯,初二开始学科多了、难度大了,才能作更进一步的评估。

省实探索“智慧·自主”课堂

“智慧·自主”课堂:化学课“吃火锅”?自热火锅进实验

“咦?这节课要吃火锅吗?” 初三2班同学走进化学实验室,看到实验台上的自热火锅,又惊讶又开心。

“大家平时都很爱吃自热火锅,但是知道它的加热原理吗?”梁韵琪老师以日常生活中的自热火锅为化学课“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切入点。

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撕掉自热火锅内加热包外层的塑料包装,放入底部后加水,盖上盖子。几分钟后,小火锅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气孔处冒出烟雾,食物就“煮”好了。

这是为什么呢?梁韵琪解释,“因为加热包内含有生石灰、碳酸钠、铁粉、活性炭等物质,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热量。其中生石灰也就是氧化钙,它是主要的热量来源,和水反应之后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量。”从自热火锅,老师引申到煤、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的化石能源、燃料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结合视频,循序渐进。

化学课

课后,李同学说,上完这节课有一种很充实的感觉,“内容设计得很好,衔接得也很巧妙,整体逻辑非常的严密,而且还很好玩。”他告诉记者,上化学课时老师会带他们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比如自制碳酸饮料、肥皂水等等,都跟生活相结合,很有趣。

之所以想到把自热火锅带入实验室,梁韵琪说,“因为这几年流行吃自热火锅,这个东西比较新,学生也比较喜欢,所以素材是从生活中来的。而化学学科主要还是要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有意愿、有兴趣去探究化学。”梁韵琪介绍,“双减”后为了提质增效,化学科组根据课本发掘出更多生活中的素材,通过相关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此外,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生物等科目的老师也进行了课例展示,分享他们在“双减”后课堂提质增效的方法。

“双减”后是如何提质增效?道法老师谢丽旋分享了她的做法:“首先优化学案,在学案设计时,“探究”版块尽量精简设问,通过两三个问题让学生把一节课的脉络捋清楚;第二是分层作业。题目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精做,普通同学只要做一道老师精选的题,有收获,能够举一反三就好。对于有余力的同学,鼓励学完一个单元后可以做一个梳理知识的思维导图。既保证作业量少,又能保证学生做一题有一题的收获,能在学校落实的,尽量不让学生带回家做。”(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余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