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缸说丨广州医生为自己“动刀”!悬壶济世之路从来不缺传说
2021-11-13 16:3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为何很多名医老祖宗拥有“超能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传芳

这年头,艺高人胆大的,都时兴这样玩?

前几天,一名广州医生在无麻醉情况下,给自己来了一份胃肠镜+切内痔“豪华套餐”,意在做个示范,呼吁更多人关注身体健康。

张医生给自己做肠镜检查。图/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提供

小缸阅后,感佩张医生的仁心与勇气之余,也被撩起了一颗躁动的八卦心。漫漫历史长河,悬壶济世的故事,还真是数之不尽,为人津津乐道——

以前当医生“内卷”吗?

有这么个说法,如果现代人穿越到过去,身上携带的病菌分分钟能让老祖宗们够呛。

因为,以前的医疗条件和手段真•不咋地。

马王堆 图/视觉中国

我国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至今已有2000多个年头,其左肺便发现存在结核钙化灶。肺结核这种慢性传染病,在现在可以治愈。但当时,正如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说的那样,“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可见“十痨九死”并不是过分夸张的描述。

在古代当医生,固然可以造福一方百姓。就像《文正公愿为良医》一文中,记录了北宋大咖范仲淹曾经去求签祈祷,“能及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

范仲淹画像 图/视觉中国

这就是所谓“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胸怀大志者,将从医作为一项重要的人生规划,很是值得尊敬。

当然,医疗行业虽然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但名医不好当,一不小心就有其他强人来争戏份——

据说在清朝时,苏州城坐拥两大名医,一位名叫薛一瓢,一位名叫叶天士,俩哥们医术水平不相伯仲,谁也瞧不上谁。

民国时期的易宗夔所著文言笔记集《新世说》记载:

病者就天士,则必询之曰:“曾就一瓢乎?”就一瓢,则必询之曰:“曾就天士乎?”天士愤,大书榜其堂曰扫雪。一瓢闻之,笑曰:“人谓天士不通,今果然矣。彼云扫雪,与我何干?纵其大扫可也。”因亦书二字榜其堂曰扫叶。

图文无关 图/视觉中国

就这样,两人针锋相对,利用诊室的名字大做文章,一时蔚为奇观。据说两人后来重归于好,握手言和,成就另一段佳话。

名医到底可以有多“牛”?

以前的医疗水平有多高,看看“名人堂”里那些星光熠熠的名字,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宋慈、李时珍、葛洪等等等等,足够侃上数天数夜。咱们专挑有趣的来说说——

譬如春秋战国的名医扁鹊,医术高超,行医经历更是神乎其神。

《史记》 图/视觉中国

《史记》中的记载,让小缸也惊呼“不敢这样写!”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看起来,倒是和毛头小子练成绝世武功的剧情有点像。不同在于,扁鹊服用了长桑君的秘藏医方后,获得的是“透视眼”——能隔墙见人,还能看清五脏病症,干起活来事半功倍有木有。

图文无关 图/视觉中国

史学巨著尚且这样描述,那么,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的《列子》所记,则更加玄乎了。

话说,鲁国的公扈和赵国的齐婴患病,一起去找扁鹊诊治。扁鹊为他们医治后,又说:“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意思是,你们还有先天缺陷,不如顺便根治了吧?

两人当然同意,接下来,就有点诡异了: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

一顿操作猛如虎,扁鹊让两人喝下毒酒,生生将他们的心给互换了一下位置……

这种“神奇换心术”到底真实性几何,请各位客官自行判断。有人说,扁鹊厉害得“不像一个人”。

《史记》记录的扁鹊行踪,时间跨度超过200年,确实让人难以置信,所以有不少人认为,“扁鹊”作为轩辕时期就已出现的神医,事实上可能是“一群人在战斗”。扁鹊作为一种敬称,泛指特别厉害的医生。

汉代画像石中神化为神鸟的扁鹊形象 图/视觉中国

正义黄帝八十一难序云:“秦越人与轩辕时扁鹊相类,仍号之为扁鹊。又家於卢国,因命之曰卢医也。”《史记三家注》

当然了,除扁鹊之外,很多古代名医都有着胜似“超能力”的履历,在小缸看来,还属演绎的成分更多一些。

成名之路你准备好了吗?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手执话筒,出新出彩的机会不少。但放眼古代,要成就一代名医,这路走起来就没那么宽广了。

张仲景著《伤寒论》 图/视觉中国

首先,你得有家学渊源。《汉书•艺文志》所谓“方技者,皆先生之具,王宫之一守”,说明医学和其他专业知识一样,主要掌握在官方手中,传授方式以家学为主。被称为东汉“医圣”的张仲景,在一篇序文中也提到,当时行医多是“各承家技”。

所以首先要“拼爹”,爹爹教得早,医术才能学得好。后来,官办医学机构逐渐成为输送学医人才的主体,医术传承发展也愈发规范化流程化。 

图文无关 图/视觉中国

其次,你要有过人业绩。别以为老祖宗不讲绩效,当医生的KPI压力还是蛮大的。早在《周礼•天官冢宰下》中,就有清晰的计算方式:岁终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诊疗10人,治愈10人,为“上等”,然后依次递减,以此确定医生能得到的报酬,生动诠释治好病加鸡腿的励志场面。

再次,你还得自强不息。所谓“人过三十不学艺”,但创伤有时也会成为催人奋进的号角。清代的黄元御,29岁时被庸医治瞎一只眼睛,怒而“愿为良医”,猛啃医书,最后当上御医。他在《伤寒悬解》中自述,“空明研悟,自负古今无双”,可谓霸气侧漏、舍我其谁。

小缸这样年过三旬的,可还有机会?即便临床能力不过关,还可以用才华来搭救。

北宋元祐二年,婉约派词人秦观老是拉肚子,整个人都不好。某天,朋友高符仲带来唐代王维的《辋川图》,说是可以用来治病。

王维的《辋川图》

这一看不要紧,二看三看之下,秦观自觉步入画中,身在画境——

阅于枕上,恍然若与摩诘入辋川,度华子冈,经孟城坳,憩辋口庄,泊文杏馆,上斤竹岭,并木兰柴,绝茱萸沜,蹑槐陌,窥鹿柴;返于南北垞,航欹湖,戏柳浪,灌栾家濑,酌金屑泉,过白石滩,停竹里馆,转辛夷坞,抵漆园,幅巾杖履,期弈茗饮,或赋诗自娱,忘其身之匏系于汝南也。《书辋川图后》

这样看着看着,“数日疾良愈”。这种治愈方式,大概惟有对品位高、懂欣赏的知识分子才适用……

像小缸这样,每逢写稿必头秃的,还是乖乖去医院挂号,多吃点药得了。(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参考资料:

1.隗宁、初晓,《中国古代传统医德述略》

2.武文、刘英锋,《古代名医成才经验的共性研究》

3.张净秋,《先秦两汉传世文献中“扁鹊”内容考辨》

4.薛维睿,《肺结核:人类并未完全征服的“白色瘟疫”》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