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均龄近九旬的艺术家参展!广美“987口述史”第二次汇报展亮相
2021-11-04 21:5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他们的口述记忆从解放前到新中国,时间跨越近八十年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实习生 符晓灵 通讯员 许珍 王琳

11月3日,“大德化人——广东美术‘987口述史工程’第二次汇报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继2018年第一次汇报展之后,这是该项目第二次以大规模汇报展的形式对社会公众开放。

据了解,广东美术“987口述史工程”是广州美术学院近年来重点推进的科研项目,工程以全院90、80、70三个年龄段的老教授、老专家及当事人作为访录对象,以视频、音频、照片、文字等多媒体形式全方位开展口述实录,力图以鲜活生动的第一手口述史料填补现有文献史料的空白 。

广美口述史相关资料

10位均龄近九旬的艺术家参展

此次口述史汇报展延续第一次汇报展的主题——“大德化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表示,“大德化人”是中华文化一个悠久而高尚的传统。德行高尚者感染人、教育人,这是广州美术学院校训“先学做人,再事丹青”的依据。

自1953年中南美专创建以来的68年里,广州美术学院一轮又一轮前辈为新中国美术事业、为学院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展艺术家廖慧兰在观察展窗中的照片

本次汇报展参展艺术家共十位:张彤云、梁器奇、袁浩、李汉仪、吴华先、梁世雄、邝声、郑爽、郝鹤君、廖慧兰。最年长的油画家张彤云老师93岁,最年轻的雕塑家廖慧兰老师也已83岁高龄,平均年龄近九旬。

梁器奇《田头会》局部

他们的口述记忆从解放前到新中国,时间跨越近八十年,伴随他们的经典作品,共同串起了新中国发展建设的历史记忆和时代图景。

93岁的油画家张彤云,是此次参展艺术家中最年长的一位。解放初期,身在香港的她听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的消息,毅然决然北上求学,如愿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张彤云创作于1960年的代表作油画《祖国》,就取材于这段难忘的经历。

张彤云《祖国》油画,1960年。学校供图

“怀着对新生祖国的向往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愿望,我1951年到北京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走上艺术之路,圆了我学画的梦。”张彤云在口述史采录中说道。

此次展览展出了张彤云《祖国》的创作笔记手稿,半个多世纪前的纸张早已泛黄,如实记录着画家创作的心路历程。

张彤云《瓶与花》
张彤云《大桔布面油画,2002年。学校供图

工程已采录广美老一辈美术工作者近六十位

此次参展的十位艺术家尽管籍贯不同,成长环境迥异,艺术经历也不尽相同,但在口述访谈中,都不约而同流露出对于故土祖国的挚诚深情。

展厅内部分雕塑作品

国画家梁世雄钟情家乡南海的优美风光,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走遍祖国江山汲取创作灵感。从青藏高原到西沙群岛,都留下了他写生的足迹。

1965年,时年32岁的梁世雄进藏写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批进藏写生的画家之一。在西藏之行中,他留下了大量的创作笔记、速写、素描,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多幅西藏题材的人物作品。

梁世雄素以山水画闻名,数次个展中多展示其山水画作,此次口述史汇报展中,不但展出了梁世雄西藏写生的多幅精彩的人物佳作,而且还展示了他当年的多部写生手稿,使观众得以近距离了解艺术家不常示人的艺术面貌。

梁世雄西藏人物写生作品。学校供图

据广东美术“987口述史工程”策划和主持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介绍,“987口述史工程”自2018年4月正式启动至今,已采录广美老一辈美术工作者近六十位,采录音视频总时长达万余分钟,口述文稿170余万字。

广美口述史相关资料

梁江透露,作为工程成果之一,“987口述史丛书”第一辑的编辑出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计将于明年春天与读者见面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