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军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招商局博物馆,是非常独特的一家博物馆,也是深圳市第一家企业历史博物馆。它是为展现招商局百年风雨历程,大力弘扬“爱国、自强、开拓、诚信”的企业精神,激励工商企业和各界人士为祖国繁荣而努力奋斗,由招商局集团于2003年投巨资建设,2004年9月6日正式开馆。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沿山路21号、美丽的大南山脚下,占地面积为34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153平方米,展馆面积近1000平方米。其采用新古典风格设计,含蓄、稳重、简洁、现代;以时间为线索,用写实手法,全程再现了招商局创办以来将近150年的发展历程。
招商局成为民族企业缩影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招商局是晚清名臣李鸿章在1872年创办的中国第一家民族航运企业。它最早的名称是“轮船招商公局”,简称招商局。改革开放时期,招商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最早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探索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今,它已发展为中央直属国企,总部设于香港,业务集中于交通基建、金融、房地产、公用设施、能源运输及物流,旗下公司遍布于内地、香港和海外。因此,招商局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民族航运企业,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她的历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发展史,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史,是中国民族企业的缩影。
1873年以后,为广泛开展业务,招商局相继设立了19个分局,并大量购置船舶,陆续开辟了北至天津、南到香港的南北洋航线、长江航线,后来越行越远,又开辟了到日本、南洋诸岛、旧金山、伦敦等远洋航线,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一大壮举,标志着中国近代航运业的诞生。
百余年积淀形成企业文化
1949年9月19日,招商局“海辽”轮从香港赴汕头应差途中起义,回到大连,成为招商局第一艘起义海轮。“海辽”轮起义带来的意义深远,记者现场看到,1953年版人民币五分钱上印制的就是招商局的“海辽”轮。
1950年1月15日,香港招商局及留港的13艘船舶共600多名员工起义,并在年底将13艘起义海轮全部驶返广州,周恩来总理专门致电祝贺。
香港招商局起义回归新中国后,以原香港分局留存的340多万港元资产再度起家。从1964年开始,招商局利用身处香港的便利,受交通部委托,协助有关部门利用贷款买船,对发展中国的远洋船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至1969年底,中国远洋船队的1/3是通过招商局购买的。
源于百余年实践而积淀形成的招商局企业文化,既有深厚的历史气息,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招商局薪火相传、基业长青的宝贵精神财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招商局的优良传统。多年来招商局关注民生、扶贫济困、热心公益、奉献社会。
据介绍,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开馆后,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最初大多为招商局职工,不久,各地的专家学者、中外客商、居民、周边企业职工、外地游人也纷至沓来。招商局历史博物馆不仅是招商局对外形象展示中心、企业历史研究中心和员工教育基地,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广大专家学者和社会大众研究中国近现代企业史的一个重要平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每年接待参观逾万人次,被授予“深圳市红色旅游景点”“中共深圳党史研究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