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直击】视频打卡深圳红色史迹:大鹏所城刘黑仔故居
2021-10-14 22:5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沉浸式体验“神枪手”刘黑仔传奇人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王群

视频、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深圳大鹏所城东北角,有一处三层高的近代建筑,在周边古建筑群的包围下,显得“鹤立鸡群”,这里便是抗日传奇人物刘黑仔的故居。刘黑仔,原名刘锦进,1941年12月,日寇攻占香港,22岁的刘黑仔受组织安排,任广九短枪队队长,深入香港地区广九铁路沿线,开展游击战争。刘黑仔作战神勇,被誉为“神枪手”。在香港九龙、西贡和沙田一带,神出鬼没,袭击日军,出色地完成运送武器、护送文化界名人、抢救国际友人、打击汉奸土匪,收集军事情报等任务,成了名扬港九的传奇英雄。

大鹏所城内的刘黑仔故居
刘黑仔作战神勇,被誉为“神枪手”
刘黑仔故居

小房子走出的“传奇人物”

黑色唐装、白色内衬,手握一支快掣驳壳枪向前奔跑……故居入口处展示的刘黑仔蜡像英姿飒爽。大鹏所城古建筑群中的这处狭小三层近代建筑,以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再现刘黑仔奇袭日军、营救美国飞行员、收集军事情报等英雄事迹。

刘黑仔生于1919 年,深圳鹏城东北村人,1939年入党,后加入东江纵队,曾任港九大队短枪队队长,1946年在与国民党军作战时受伤牺牲。刘黑仔的一生虽短暂却充满传奇,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作者林华新的《刘黑仔传奇》一书中记载,在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期间,刘黑仔的名字足以令日军胆寒,他每消灭一名日军就要在驳壳枪柄上划一条线。无计可施的日军贴出悬红告示缉拿刘黑仔。对此,刘黑仔哈哈一笑,“我枪柄还未划够条条呢。”

刘黑仔故居中,向前来打卡的人们展示的第一件刘黑仔英雄事迹便是营救盟军飞行员。1944年初,驻华美军飞行员兼教官克尔中尉率领战斗机袭击日军在九龙的启德机场。激战中,克尔驾驶的战斗机不幸被击中,迫降在九龙观音山一带。日军立即对克尔展开搜捕。危急之时,刘黑仔使用“调虎离山”之计,为了迫使日军从沙田、西贡撤兵,保证克尔中尉的安全,刘黑仔与短枪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启德机场,在停机房和油库放了两枚定时炸弹。“轰隆隆”两声巨响,日寇占领的机场顿时变成了火海。在游击队频频出击的形势下,日军被迫把扫荡沙田、西贡的兵力抽回市区布防。游击队反扫荡取得最后胜利,克尔中尉也得以脱险。之后刘黑仔带领七八名短枪队员,保护克尔下山,在海边乘船,安全转移到东江纵队司令部。克尔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刘黑仔是我的再生父亲”。

刘黑仔故居二楼以场景结合实物展品,展现黑仔生活起居空间
故居顶层
刘黑仔英雄事迹书籍展示

沉浸式体验刘黑仔抗日传奇

记者在现场看到,刘黑仔故居共分为黑仔的任务、黑仔的蜗居、黑仔的情报站等多个主题空间,参观者可沉浸式体验刘黑仔的日常起居,咖啡厅躲避日军追捕,收集情报护送文化界名人等场景。

一楼内间,以“场景+投影”形式,再现了黑仔带领短枪队队员从咖啡馆下水道突围的传奇故事。墙壁上刘黑仔动画人物正在咖啡厅与地下党员接头,日军发现踪迹后将咖啡馆包围,只见黑仔动作轻盈,百发百中,与日军一番枪战后成功突围。

二楼以场景结合实物展品,展现黑仔生活起居空间;以展品及互动装置,展示黑仔工作道具与装备。90多年前,刘黑仔就在这里睡觉,驳壳枪摆放在桌旁的抽屉里,墙上挂着黑仔出门必备的帽子。“如果你想发现黑仔生活的秘密,拉动墙角的抽屉、取下墙上帽子,随时准备战斗……”小小卧室从黑仔的生活角度切入,展示抗日游击队员贫寒的生活状况与紧张的工作状态。

故居顶层便是黑仔的情报站。其中“黑仔救援团”以图文展板形式,讲述了黑仔及其所在的东江纵队参与营救文化名人、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际友人的光辉事迹。办公桌上,《刘黑仔传奇》记载了他传奇的一生。

正如故居中所展示的“黑仔技能点”,“刘黑仔27岁的生命值,却有92点武力、90点智慧和91点胆识”。骁勇善战、百发百中的刘黑仔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刘黑仔旧居则向后人默默述说着红色革命中的英雄赞歌。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