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婷婷 宋毅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园
殷殷嘱托
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对于深圳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0周岁生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一年过去,深圳带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使命奋勇前进,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就。广东也正举全省之力,通过政策支持等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政策利好
改革试点首批事项 过半取得实质进展
去年10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印发。
对此,广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全省支持深圳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部署推进会,提出全省动员、举全省之力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深圳更好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牵引带动广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再创辉煌、再创佳绩,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示范、为国家大局作出贡献。
至今的一年里,重磅利好消息频频传来。
今年2月,广东省政府以“省政府令”形式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将一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广州、深圳市实施的决定》,将117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广州、深圳市实施,其中,涉及深圳市的事项多达103项。
7月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又发布《关于支持实施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措施》,从六个方面提出22项支持事项,积极为深圳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创造条件。
一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高位推进、广东省委省政府动员全省的大力支持下,深圳扛起主体责任,坚持台账式管理、项目式实施、节点式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示范效应充分发挥,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个授权事项清单中,9个已落地见效、13个取得实质性进展。
人才引进 推行“特聘岗位”制度
在去年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人才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中关键在于人才,深圳深谙此道。
今年5月,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7家用人单位对外发布首批“特聘岗位”申报指南。“特聘岗位”制度的推行,不仅意味着用人单位在高端人才认定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权,也是深圳扭转“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和重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体系的重要举措。
这是深圳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缩影。进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黄金发展期,深圳需要更多国际一流人才。
近一年,为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聚集地,深圳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落地为契机,探索“不定编制、不定级别、社会化用人”新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成功承接外籍高端人才认定权,制定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为外国高端人才办理R字人才签证提供便利。
与此同时,深圳出台《推进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的实施方案》,涉及金融、税务、建筑、规划及文化旅游等11个领域,便利境外专业人才到深执业。
自主创新 企业成科创主力军
9月16日,中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是深圳市南山区第187家上市公司。南山区辖区土地总面积187.5方公里,中兰环保的上市意味着南山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家上市企业,密度居全国第一。
被称为“中国经济第一区”的南山区强势领跑,离不开自主创新迸发的蓬勃势能。其中,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以南山区为代表,过去一年,“深圳队”的创新成果显著。数据显示,去年,深圳专利授权量、商标注册量稳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量达54.42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7年领跑全国。
其中,华为公司以5464件PCT申请连续四年排名世界第一,深圳大学以252件PCT申请跃居全国高校首位,世界高校第三。在第21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深圳创新主体获奖达70项,中国专利金奖3项,占全国1/10;中国外观设计金奖2项,占全国1/5,金奖获奖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的特产是企业家”,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2020中国企业发展数据年报》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下,去年,苏州、成都、广州、深圳、重庆等城市新增企业注册量均超过50万家,位列第一梯队。而深圳市场主体总量位列全省第一。
这背后,政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去年,深圳为市场主体减负11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7万亿元,出口实现全国城市“二十八连冠”;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85万家,商事主体数和创业密度继续领跑全国,国际国内各类市场主体继续看好深圳、选择深圳。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新兴产业注册企业至上半年已超3万家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过去一年里,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落地一批国际化创新创业载体,初步构建起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全链条生态。截至今年6月底,前海新兴产业注册企业已超3万余家。
一批港资数字经济龙头项目落户
智慧之家、智慧餐吧……走进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的办公场所,仿佛置身于一家科技公司内。作为国内首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商业银行,微众银行自2014年开业以来,构建了用户居家生活、都市生活、职场办公、交通出行等多个服务场景,展示金融创新与科技变革带来的关键价值。
目前,微众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保持在50%以上,历年科技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超10%,居全球银行业前列。
微众银行是前海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一家。记者了解到,依托前海嘉里中心、深国际颐都大厦等高品质载体空间,深圳打造前海深港数字经济集聚区等产业创新平台,吸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科技企业加速集聚,引进涂鸦科技、小马智能、思谋信息、丰巢网络等一批港资数字经济龙头项目落户。
截至今年6月底,前海新兴产业(含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册企业3万余家
。据长城战略咨询《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前海共有6家企业上榜,整体估值达653.5亿美元,占粤港澳大湾区上榜独角兽估值的47.43%。其中,菜鸟网络、微众银行、平安智慧城市位列粤港澳大湾区估值榜前三。此外,商汤科技、涂鸦智能、小马智行、第四范式、碳云智能、达闼科技等6家独角兽在前海均设有主体。
“通过来画,你可以像做PPT一样做短视频。目前,来画累计用户数千万,产生了上千万部作品,全网播放量超100亿次,是文化和旅游部、新华社、人民日报的官方战略合作伙伴。”深圳市前海手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魏博介绍,他的公司2019年搬入前海前估值只有4.3亿元,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的发展已经跃升至36亿元。
深圳专利申请量等方面国内居首
“前海非常支持香港青年来创业,为我们提供包括场地、人才、社保、就职等多方面的补贴。这对初创企业很关键。”香港十大杰出新青年、香港温莎集团有限公司CEO、RubyFang高级定制服装品牌创始人方丽华,今年5月入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深深感受到前海的优势与不凡魅力。
她说,前海的热情服务与扶持,坚定了她扎根前海的信心。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由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协会发起成立运营,坐落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二期创业园。
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协会会长、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中心理事长王凯表示,该中心以服务国际、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为核心,汇聚深港两地的科技、产业、创投等资源,发挥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职能,为国际及港澳台青年提供落地的创新创业服务。目前,2000平方米的办公区供不应求,已经入驻56家港澳台创业团队。
位于前海基金小镇的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展厅内,比亚迪刀片电池、大疆无人机、汇顶指纹芯片、悟空机器人等专利产品十分亮眼。
该中心主任宋洋表示,2018年12月26日揭牌运行以来,中心搭建“两快两全”基础核心业务框架,围绕新能源和互联网产业推动知识产权快速授权,开展全领域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以基础核心业务框架为支撑,建设深圳市知识产权“一站式”协同保护平台、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等重要平台。
“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深圳在国内专利申请量、保护量等五方面均居全国第一。”宋洋说。
记者了解到,深圳已初步构建起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全链条生态,推动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前海知识产权检察研究院、华南高科技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等相继落户,专业化、国际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逐步健全。
此外,深圳出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试行)》,已落户省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各类创新载体27家,集聚香港青年专业联盟(前海)众创空间、HKX、斑马星球等一批国际化创业载体。(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旭)
深圳青年科技工作者:
在自主创新道路上不断冲锋 让更多中国科创产品服务全球
去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寄予厚望。
“总书记的讲话至今言犹在耳。”一年后的今天,当时坐在台下聆听总书记讲话的深圳科技企业家们表示,助力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是深圳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他们将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打造人工智能3D视觉关键共性技术平台
“在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情景弥新,当时的鼓舞和振奋的心情依旧。”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比中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源浩,去年入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并获邀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
过去这一年,是奥比中光在自主创新上全面突破的一年。
“我们要形成核心技术、行业标准等方面的国际竞争优势,为深圳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贡献新生代科创力量。”黄源浩表示。
黄源浩表示,奥比中光加大科研投入,推进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打造人工智能3D视觉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目前在技术体系布局上,从深度与广度两个维度构建了“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技术体系,是全球少有的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的公司。
从最初的追赶行业头部,到快速比肩国际巨头,再到今年微软等国际厂商与奥比中光携手合作研发技术项目,奥比中光在向产业链上游突破、掌握全链条能力的自主创新之路上不懈努力。
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奥比中光目前已发布全新iToF智能视觉平台,其自研的基于背照堆叠工艺设计VGA精度的iTOF传感器PLECO,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同时,奥比中光多项技术研发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3D视觉感知专利申请数量突破1100件,已成为3D视觉感知行业的全球领跑者。
探索大湾区自进化城市智能群建设
“在过去一年中,云天励飞时刻谨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一直为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而努力。”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表示,去年高交会期间,云天励飞发布了“1+1+N”自进化城市智能体,并联合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鹏城实验室、深圳出版集团等机构和企业启动自进化城市智能体生态联盟,共同探索中国特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之路。
今年年初,云天励飞助力深圳构建了疫情监测与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将全市近6400家药店及部分农贸市场、交通枢纽的测温数据汇聚,形成“测温一张网”,并打通了近20个疫情相关的数据系统,为超大型城市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科技创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是值得我们奋斗一生的无止境的事业。”陈宁说,云天励飞还助力深圳龙华区构建智能运算能力平台,搭建全区统一的AI算法底座,实现视频、图片、语义等多种方式运算,为各业务系统提供智能运算支撑,能够为全区提供统一算法工具,避免重复采购与开发,为区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打下基础。
陈宁说:“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前,云天励飞将继续推进自进化城市智能体的建设,助力深圳率先建成鹏城自进化智能体,同时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自进化城市智能群建设,让科技成为未来的重要引擎。”
中国防疫机器人助力全球疫情防控
“过去一年,优必选科技持续攻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硬科技创新,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Walker实现重大升级,在全身运动控制、复杂地形灵活行走、自平衡、手眼协调、视觉识别、柔顺控制、U-SLAM 视觉导航避障、智能安全交互等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与升级,并在展览展示、教育、科研等多场景中实现了落地应用。”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表示。
周剑表示,该企业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周剑说,优必选科技作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官方唯一智能机器人合作伙伴”,今年10月1日开始,优必选熊猫机器人优悠和Walker X一起在中国馆内多个场景提供智能服务,向世界展示中国智造与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以创新科技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优必选科技坚持深耕智能机器人在垂直场景应用落地,用中国原创科技成果服务全球。多款防疫机器人已在美国、日本、韩国、瑞士、荷兰、卢旺达等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9大高危场景上岗,助力全球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周剑展望未来说,企业将继续致力于用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让中国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硬科技走向世界,服务全球。(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婷婷)
数据眼
深圳规划建设深港合作“两城六区一园一场六镇双港”重大项目,累计面向港企出让土地占比43.2%,建成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深港创新中心、深港基金小镇等重大平台。截至今6月底,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产业空间拓展至4.7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创业团队共计524家。
目前,深圳前海已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5万家,注册资本1.28万亿元,实际利用港资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92.4%。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