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DNA艺博会开幕 | 聚焦:深圳艺术市场真的“热”了吗?
2021-10-01 22:4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外地艺术博览会品牌“空降”深圳,显示出内地艺术市场对湾区经济、文化发展的进一步信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图/主办方提供

9月30日,首届DnA SHENZHEN设计与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深圳DNA)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办。(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展会共邀请来自亚洲、欧洲与北美共33家顶尖设计与艺术品类画廊与会,展出百余件设计与艺术作品,媒介覆盖油画、雕塑、装置、纸本、摄影与家具等,将持续到10月4日。

展会现场

近年来,深圳艺术文化氛围受到广泛关注。本次来自上海的艺术博览会品牌“空降”深圳,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艺术市场对于大湾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信心。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深圳乃至广东的艺术市场仍需要进一步规范化、配套化建设,论断湾区艺术市场之热,为时尚早。

设计之都的保守策略

本次展会主办方同为沪上知名品牌艺术展会“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JINGART艺览北京”的市场营销与服务商。

记者在现场看到,深圳展会延续ART021和艺览北京的传统,参展画廊带来了不少名家作品,可见如安尼施·卡普尔、朱德群,赵无极等为人熟悉的名字。

而在选品上,大部分画廊以中小尺幅架上绘画和少量具有设计感的装置、雕塑为主,带有试水意味,显得相对安全。

展会现场

主办方表示,团队每次选择在新的城市举办博览会,会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考虑当地的文化基因,如上海展会侧重时尚,北京展会着重经典,而在设计之都深圳,展会则偏向设计。

联合创办人应青蓝表示,主办方鼓励参展画廊携带更多设计类艺术作品参展,在“设计”与“艺术”之间作出平衡。相较于价格昂贵的当代艺术作品,设计类家居价格相对更低,同时又兼具实用性与互动性,因此在大众范围内拥有更高的接受度。

关注家居设计的Objective Gallery展出了自主设计的家居品牌以及13位海内外艺术家的作品,据称首日成交已近百万;耿画廊(中国台北)展出来自彭薇、苏孟鸿、袁慧莉的文房摆件及艺术家具作品;关注艺术史严肃作品的千高原画廊同样呼应本次展览主题,挑选了设计感较强的陶瓷装置参展。

偏锋画廊负责人认为,深圳的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由高新科技公司带动,深圳藏家受教育程度高,对艺术有需求,在10万至20万人民币区间的作品普遍受到关注。

但也有画廊表示,广东人在观念上以务实为主,不同于北京、上海的藏家消费习惯较为成熟,在深圳推广作品是一个更加漫长、更需要培育性的过程,而本次展会上的成交仍以老客户为主。

深圳热度正急剧上升

近年来,深圳艺术文化氛围受到广泛关注。正如艺术家刘小东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的热度急剧上升,深圳已经成为艺术圈中最有吸引力的城市。

不仅展览活动频繁,在艺术市场方面,更是活跃:在近一个月内,艺术深圳与深圳DNA先后举办,近两年来当地新开张画廊达十多家,更有评论认为2021年是深圳的“画廊元年”。

展会现场

对于国内艺术市场而言,近两年可能是一个契机。2020年,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之时,国际品牌艺博会遭遇冰霜,中国的积极防疫让内地艺术博览会在疫情期间“弯道”超车,其中“ART021”与“艺览北京”均表现良好。

而深圳在国家推动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其文化产业亦乘风而上。根据《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1(实施方案)》规划,到2021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300亿元人民币,增长速度达到12%以上。

此次外地艺术博览会品牌“空降”广东深圳,显示出内地艺术市场对湾区经济、文化发展的进一步信心。主办方表示,在深举办的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较少,蓬勃发展的经济和人们对生活美学的渴望,让深圳的艺术渴求与日俱增,精品艺术博览会值得在此应运而生。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深圳乃至广东的艺术市场仍需要进一步规范化、配套化建设,断论湾区艺术市场之热,为时尚早。

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业者告诉记者:“无论内容还是市场,深圳的艺术生态仍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做。如果只是希望借这股热潮赚快钱,那将是不明智的,也对深圳的文化建设无益。”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