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9月29日,由国家博物馆、广东省文物局、广东省博物馆共同策划的“红楼梦”文化展正在广州举办。在博物馆三楼展出的檀香木薄浮雕《红楼梦》系列作品,引人注目。(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毫厘之功 悉数包罗
站在一幅幅檀香木薄浮雕《红楼梦》作品面前,细观静赏,会有缓步进入大观园,身临其境的感觉。
记者看到,在1-2毫米的深度中,作品雕镂十数层图案,大至景色之深浅远近,中至物象之凹凸向背,小至屋舍之鳞瓦雕窗,微至草木之俯仰偃复,无不巧为布置。
据了解,这套作品以石头记大观园全景为开篇,鸟瞰构图,将大观园诸多景致悉数包罗,一览无余。
从第二幅作品开始,依次刻画出全本《红楼梦》每个章回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活动表现得细致入微。作品除了围绕故事情节、人物活动场景和刻画大观园的优美景致外,还雕刻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亭台楼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应有尽有。
此套作品的连环效果不仅体现在各幅之间,也往往体现于一幅之中,而且构图讲究,各环之间用墙垣、隔扇、屏风、树木、板桥、山石等自然切割,每个“镜头”都努力体现出动感。
比如第二回画“葫芦庙失火烧甄家、士隐听歌遇跛足道、大丫环买线得奇缘”三个虽然连续却反差很大的情节,而在精雕之作中,却是十分的生动疏朗。
以刀代笔 追奉两宋
据悉,今次展出的檀香木薄浮雕《红楼梦》系列为五觉斋数年呕心沥血所创。该系列共拟创作230余幅,目前完成创作32幅。此外,一并展出还有薄浮雕《红楼梦》的拓片。
五觉斋负责人郑华星介绍,他们于薄意雕和浅浮雕二者取其中,融冶圆雕、浮雕、漏雕、透雕等雕刻技艺于一炉,结合西方多点透视,独创薄浮雕艺术。雕刻师以刀代笔,在檀香木板上精谨、密曲地浅刻薄雕,以期追奉两宋绘画的意外之象与诗绪词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的薄浮雕《红楼梦》系列作品雕刻在珍稀的檀香木材料之上。据介绍,檀香木相当珍稀,更有“十檀九空,一板难求”。
郑华星表示,檀香木不仅木质坚韧细腻,无虫耐腐,还有泌人肺腑的淡淡幽香,气质与《红楼梦》璧合。
文化学者王鲁湘如此评价这批作品:“当今之世,人皆浮于事,躁于行,功利于心,只为一日想,不为百年计。讵料国中最忙碌之珠三角腹地,竟有五觉斋人闭门琢木。言琢不言雕,是以其用工之精谨细微,堪比琢玉。而金丝楠木之珍罕,已同和田良玉。五觉斋之良工,不负帝木,不负宝笈,合此木,此画,此工而为三绝,真乃旷世之奇遇也。”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文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