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通讯员 朱英豪
“作为一个演员,你必须尊重这份职业,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这是国家一级演员、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表演艺术学院副院长王虹近日在一次活动上的分享。
由广州市文联、南方报业289艺术及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大师艺术课”于线上举办,王虹以“传承不止在台上”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艺术观点与经历。(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舞台的最大魅力在于现场感”
王虹在17岁时进入大学就读影视话剧表演专业。尽管此前并未经过系统化的学习,但凭借着敏锐的感悟力,她的表演从一开始便能够脱离程式,自带一种真实、自然的力量。
毕业之后,她参演了个人首部话剧作品《情结》。回忆起首次登台的感受,王虹说:“面对观众和私下排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我的嗓子挺好,但第一次站在舞台上时,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而且手脚也是冰凉,怕自己演得不好。”
而随着表演经验的增加以及体悟的加深,王虹开始适应并享受在舞台上的倾情演出。她意识到,舞台最大的魅力正是在于它的现场感:
在台上,演员可以即时与面前的观众进行交流,获取最真实的反馈,观众的投入能带给演员最大的成就感,而这些是排练或拍摄影视剧时难以体验到的。
在活动现场,王虹还分享了演艺生涯早期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经历。有段时间演出安排密集,她在一个月内需要出演二十余场话剧。
一天夜里,她突然高烧,但下午两点前需要抵达剧场,王虹的搭档告诉她:“我的手碰过你脑袋之后,都感觉到烫得厉害。”
“我当时又难过又害怕,不能让观众看出来,因为观众不需要知道你的情况,演员面对观众时要永远展现出最完美的一面。”王虹说:“一名演员要有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体现在你要克服种种困难,用心去刻画人物,让每一处表演的细节都能够对得起观众。”
走上讲台传承艺术经验
舞台之外,王虹还是星海音乐学院的一名教师,通过三尺讲台,把自己的艺术经验传承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在教授专业课程时,王虹结合经典的表演理论与切身的实践经验,为学生们提供悉心指导和宝贵建议。她认为,除了外形、声音、气质等外在条件,一个真正优秀的演员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设法找到角色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
“把人物都演成一样的没有意思,每一个角色你都要找到他的性格特质,而这不是靠凭空想象。我们的表演一定要源于生活,用敏锐的洞察力去体悟生活。”王虹对自己的学生说。
这要求演员不能局限于剧本来创造人物,还需要通过观察与阅读,结合角色经历、家庭环境、时代背景等多种因素,最终展示出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以朗诵艺术为例,在面对一篇文本时,王虹说:“仅仅通过重复诵读很难完全理解作品,朗诵者还需了解作者境遇、文本时代背景以及同时代同类作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完整、准确地呈现出来。”
师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除了专业技能,在讲台上,王虹还不遗余力地向学生讲授为人与从艺的道德标准。因为在学习表演的第一节课上,老师便告诉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要想演好戏,先要做好人。在舞台上的表现常常能映射出演员在生活中的样子。”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