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秦臻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里,横琴口岸发挥着重要作用。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开通运行一年来,横琴口岸已累计验放出入境旅客超过600万人次,车辆约90万辆次;日通关量高达到3万多人次/天,车辆约4000辆次/日。张梅是服务团队的一员,她见证了合作区的成长。
通关便捷 车辆明显增加
工作十几年,她节假日很少回家,因为24小时都可能接到服务指令。横琴口岸物业服务中心项目经理张梅,从2009年到现在一直在横琴口岸工作。
“2009年到横琴口岸工作时,口岸通关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8点,通关人少车稀,工作量并不大”。现在,新横琴口岸24小时通关,即便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刷证件、按指纹、取凭条,通过一个闸机的三道门,不到半分钟就通关”,但张梅介绍说,“通关人数、车辆明显增加。”
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
在张梅看来,口岸是一个窗口,是展示内地发展成果的最直观的载体。让张梅印象最深刻的是台风天。
“第三代口岸各种设施相对简陋,特别是防台风设备。一有台风预警,他们就要搬运上千个沙袋做防御准备,这个时候就连客服部的女同事也要加入队伍中”。台风登陆前半个小时,工作人员就要一边搬沙袋搭建防御设施,一边加固门窗,做好闭关前的准备工作。“做完之后要再去检查一遍,一波下来非常筋疲力尽,但是为了安全只能全部靠人工完成”。
如今,横琴口岸是第四代口岸,设施非常完善“人技结合,有的设备只需在操控室轻轻一按,工作就完成了,我们再做最后的一个安全检查就行了”。但张梅和同事们马上又投入到更艰巨的防疫任务中,张梅将团队中的同事分解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投入一线防疫工作,第二梯队后方随时待岗。“万一第一梯队全体被隔离,第二梯队接着上,保证口岸保障服务工作不脱节。”
见证琴澳融合,人心越走越近
在关口长时间工作,张梅是“琴澳融合”的见证人。
“10年前,大家到澳门大多只途经拱北口岸,几乎都是内地游客到澳门游玩。而现在,通关的便利性,让很多澳门人选择从横琴口岸通关到内地,认识这边,认可这边。”张梅告诉记者,“现在不少澳门人在横琴工作、买房,甚至很多人穿着拖鞋就过来买菜。”
张梅团队里大多是“90后”,和老一辈口岸人不一样,他们和澳门那边的同龄人已经没有交流的隔阂,“不是他们过去澳门找朋友玩,就是澳门小伙伴过来口岸找他们玩。”张梅说,“现在大家就像生活在同一个社区里一样,这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变化。”
张梅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通过口岸人的努力,让每一位进出口岸的人,都能对它有一个美好的体验感。“让所有人认同这里,认同这块土地,认同这里给每个人带来的美好。”
人物简介:
张梅,横琴口岸物业服务中心项目经理。
出品人 | 刘海陵 林海利
总策划 | 孙璇
策划统筹 | 刘 云
执行统筹 | 李春炜 宋毅 吴国颂
文字统筹 | 李春炜
图片统筹 | 陈秋明
文案 | 秦臻 李春炜
摄影剪辑 | 陈秋明
实习生 | 王文杰 吴宇韬 邹豫 吕绮琪
海报设计 | 范英兰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