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快评】“死亡教育”就是要我们清白而认真地活着
2021-09-12 21:5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正是因为死之不可避免,人们才更要追问生之价值和意义

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林如敏

近日,广东一家医院举行了“死亡教育”体验沙龙,体验者分享“遗愿”、参与临终游戏。活动中,连一些专业医护也动情落泪。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谈论死亡近乎一种禁忌。所谓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强调的是要先搞清楚、搞明白活着这件事。

但事实上,对于死亡的思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比如《古诗十九首》里,“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就对人的生死、生存价值作了一系列思考和质疑。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古诗十九首》的颓废之气和当时剧烈动荡的社会现实密不可分。具体到死亡这件事,梁实秋写得很直白,“死是寻常事,我知道,堕地之时,死案已立,只是修短的缓刑期间人各不同而已”。不谈论,并不能改变死亡的宿命,很多时候死亡甚至是猝不及防的。

正是因为死之不可避免,人们才更要追问生之价值和意义。“遗愿清单”和“死神来了”临终体验之所以令人心悸,就在于它以情景模拟、沉浸式体验让人直面死亡,从而反过来观照此岸。生命短暂,如果临终时才惊觉一生中有那么多倍感遗憾的人和事,那真不是遗憾两字所能消解的。

及时行乐或者做什么都没有意义的虚无主义最终并不能带来心灵的疗愈。孔子的立场是生大于死,人固有一死,但其精神和价值可以不朽。所谓立德立功立言,这是儒家所提倡的人生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承认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们也许无力经营出“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事业,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清白而认真地活着,悲悯感恩地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就是值得肯定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相信这也是“死亡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