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要不要送礼,“甜蜜烦恼”如何解?他们有话说
2021-09-08 20:3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你遭遇过这“甜蜜的烦恼”吗?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陈亮
海报制作/蒋铮

教师节前夕,深圳一中学家委会在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动所有班级给老师买礼物,经教育局介入调查,虽然最终证实学校和老师皆不知情,但也反映出家长、老师在教师节这个特殊日子里,经常遇到此类问题。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转眼9月10日教师节就要到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多位家长、学生、老师、专家,请他们来聊聊曾遭遇到哪些“甜蜜的烦恼”,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打开”。

 家长 
想“表达”,又怕错!

“十月中旬将有比赛,体育老师额外加班,每周一、三、四早上7时就到校组织田径队的孩子早训,周二、五晚训18时才结束,老师真挺辛苦的,教师节来了,真心想让老师感受到我们家长的尊敬和谢意。”番禺区一小学五年级家长张女士说,但碍于教育部门不准给老师送礼的规定,十分纠结,“怕送得不妥,给老师惹麻烦”。

临近教师节,纠结的家长不少。

有的家长反感送礼,又怕被“剔”。番禺区某私立小学家长陈女士说,从9月4日起,家委会就开始筹备怎么给老师买礼物了,每个家长收300元,准备在教师节当天给老师们各买248元的鲜花一束,并让班上学生送上。群里没有人反对,“谁都怕被家委会踢出群,这300元又不是大钱,交吧交吧”。

但陈女士觉得,送花这种形式“不走心”,“孩子大可以自己制作卡片、手工作品送给老师,心意到了就好。”

此外,就算送花,也可以有更好的“形式”,“孩子自觉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尊敬老师,同学友爱,这才是真正的尊师重教,要送花的话,送一束摆在教室里就可以了,有个节日氛围。老师们都能欣赏到,孩子们也记得这一天”。

有的家长赞成送礼,但反感“摊派”。某公立小学家长刘先生觉得,送不送、送什么是个人的事。家委会组织送礼,最后老师只记住了家委会的人,其他人出了钱“连个响儿都听不到”。

因为没有经验,孩子刚入学的家长尤其进退维谷。

“送吧,送什么?什么价位的?怎么送?不送吧,要是其他家长都送了,就自己没送,孩子到时候会不会受影响?礼太薄了,老师会不会觉得你小气?礼厚了,算算也是不小的支出。礼物怎么拿给老师?要是老师拒绝,该坚持还是收回来?怎么知道她是客气客气,还是真心实意地拒绝……”一年级家长陆女士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发出“灵魂连环考问”。

一些“老马识途”的家长则淡定不少,“以前家委会组织过给老师送水杯,都被老师退回来了,此后全班家长就没为教师节礼物焦虑过,通常让孩子画张卡片、做个手工小礼物送给老师表达感恩,皆大欢喜。”四年级家长江女士说。

海珠区某公立小学家长宋先生觉得,“既然有这个节日,全班同学集中送一份小礼物,还是无可厚非的。我一般建议孩子做明信片或者自己画画表达对老师的尊重,不鼓励去购买昂贵的产品,自己制作的才最珍贵、最能表达心意的”。

资料图:学生在做手工

 老师 
过节,这些才是“幸福的味道”

老师们真正想过的,是怎样的教师节?

“教师节应该有教育的味道。孩子们一个标准的队礼、一句真诚的问候、一种认真的态度、一份快乐的成长……都是我们‘幸福的味道’。我们不追求表面的礼节,客套的话语。我们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和家长之间是朋友的关系。家长们的一份尊重、一份信任、一份理解、一次合作……都是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华阳小学副校长江赵梅表示,这是学校对家长的倡议。

家长不送礼,老师就会区别对待孩子吗?答案是否定的,江赵梅表示,老师会用爱心尊重每一个孩子,用耐心相信每一个孩子,用信心培养每一个孩子,并请家长相信老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学生表示敬意,我是不排斥的,但这几年听到好多老师被投诉的新闻,实在觉得如鲠在喉。本来很温暖的一个节、出发点应该是善意的行为,却蒙上了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现在遇到家长送我礼物,我都好有心理负担。”广州某中学班主任郭老师说。

郭老师表示,与物质相比,她更喜欢的是心意,“比如有学生自创rap(说唱)在课堂上表演,有学生制作了视频,还有自制电脑小游戏,这些礼物很有趣,又不会让我有心理负担”。

对于家委会组织送礼,郭老师不赞成,“教师节本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表达,却变质成家长送礼,而且家委会通常就是送鲜花、水果,孩子们的心意却被忽视了”。

“其实尊师重道不是只能在教师节体现,应该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做到。我更侧重于孩子与老师有不同意见或做错时,如何接受老师批评教育。因为这些时刻更能体现孩子是否能真正尊重老师。”郭老师说。

资料图:学生认真地为老师写贺卡

法无禁止即可为?战战兢兢!

虽然近年来多有教师节送礼不妥的相关新闻报道,但记者梳理相关政策法规却找不到关于这方面的清晰界定,以至于每逢佳节,家长和老师都有些无所适从。

2014年7月8日,教育部发布《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针对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设立6条“红线”。

其中规定,严禁老师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

2018年,教育部规定《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其中第九条规定:“坚守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清廉从教;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不得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牟利。”

2021年7月开始至2022年3月,广东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

虽说“法无禁止即可为”,但实际中,家长、教师却战战兢兢。

初中班主任郭老师表示,“实际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防止家长投诉,往往是‘一刀切’。”

记者了解到,日前,越秀区教育局发布通知:针对家长、学生自主或通过家委会购买礼品赠送老师表达敬意和关爱的现象,请各校各园高度关注,教育引导本单位教师严守师德规范,不得参与此类行为,不得接受家长、学生的各种礼品礼金。

不少学校为了避嫌,还专门发布公开信,谢绝一切礼物。

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规定,全体教师“不收家长任何形式赠予的礼品(包括鲜花、巧克力等),谢绝各种形式的宴请”。

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倡议家长:最好的祝福,不是美丽的鲜花,不是精美的礼物,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是老师们工作的强大动力,同学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一张灿烂的笑脸、一次开心的进步、一张亲手制作的卡片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厉行节约,拒绝浪费。

 专家 
老师和学生是主角,家长别掺合教师节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涛认为,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身份,老师们完全可以在这个身份框架里处理师生关系。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家长其实是“外人”,不需要家长来表达心意,家长也没有必要去表达心意。

刘涛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明确相关红线标准和边界,就可以尽量避免前面所说的家长交流和教师焦虑问题。所以主管部门更多的是要把这样一些问题制定清楚,促进教师、家长和学生对相关政策和师生边界的理解”。

他主张,教师节表达心意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老师更好地投入教学,花更多地时间去为教学付出,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心意;对学生来说,好好地读书,能够有更好的成绩来回报老师,也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心意。其实还会有很多表现的方式,不一定需要在物质的维度上体现。

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摆正家委会的位置和功能,“家委会最重要功能是监督学校办学,代表全体家长,维护学生的权利。但现实中的家委会,却异化为摆设、工具或联谊会。所谓摆设,就是不发挥作用;所谓工具,则以家委会名义做学校不便出面的事;而联谊会,则主要是委派有权有势的家长做家委会委员,搞好和校方的关系”。

他指出,正是由于家委会没有发挥监督办学的基本作用,导致家校关系并不平等,教师节送不送礼,变为家长的“囚徒困境”,就源于此。

如果家委会能发挥监督作用,那么,如果教师歧视某位学生,就可以通过家委会向学校教师委员会反映,由教师委员会启动调查,进行处理,如此,家长也就不担心不送礼会令自己的孩子处于不利地位。这就构建起平等的家校关系。(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