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悦
通讯员 粤农轩
9月7日,广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介绍,“十四五”期间,广东计划总投资5376亿元,规划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43项,力争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有力推动城乡和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跟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据顾幸伟介绍,“十三五”期末,广东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建成高标准农田2352万亩,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7%以上;现行标准下广东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万元,提前了两年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5:1以下。
“十三五”时期广东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效,为“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十四五”时期,全省“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规划》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推动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精细农业、传统农村转变成精美农村、传统农民转变成精勤农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广东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有力推动城乡和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科技”一词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词
7.45万字的《规划》中,一个亮眼的特点是聚焦“精”字。
《规划》系统阐述了“十四五”发展精细农业、塑造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的思路举措,突出未来五年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最重要、最关键的领域和环节,聚焦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和重大政策,力争做到“理念新、任务实、措施准”。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统计发现,《规划》中“科技”一词出现了148处,成为了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词。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推进科技助农强农。将发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突破,着力打造自主创新高地,积极推进种业振兴,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硬核支撑。
当中特别突出了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规划》将高标准农田面积、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列为约束性指标,提出了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和种业振兴行动。
2025年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规划》另一个特点是明确了区域发展定位。按照全省“一核一带一区”战略部署,提出农业农村区域发展布局为珠三角引领带动区、沿海经济带东西翼重点提升区、粤北生态优化区。目标是到2025年,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基本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引领全省其他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上“快车道”。
按照《规划》,珠三角地区将重点建设以数字化和设施化为主的都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粤东粤西地区重点建设以园区化和融合化为主的热带亚热带精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粤北地区重点建设以绿色化为主的丘陵山区生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分批建成15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四大重点任务
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期间广东规划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43项,计划总投资5376亿元,包括科技支撑、农田建设、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管控与风貌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将重点抓好以下四大重点任务,努力完成“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目标。
第一,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进产业振兴。“十四五”期间,广东将以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创建15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还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大力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一批跨县集群产业园、拓展一批特色产业园、创建一批功能性产业园、建设5-10个国家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30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一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产业强镇、特色专业镇和农业特色专业村。推进农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广生态循环、节能降耗低碳农业技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开展农产品“不安全不上市”的专项行动,创建15个粮油大县化肥减量增效利用试点示范县,13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3000家农药经营标准门店,促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第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以建设精美农村为主攻方向,全域部署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20个省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全面推进乡村特色风貌提升,在省际边界打造5个省级乡村风貌示范带。深入开展村庄“洁化、绿化、美化”行动,通过建设乡村便捷高效生活圈,修复保护乡村生态系统,提升乡村治理体系等举措,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让乡村宜居又宜业,让群众生活更有幸福感。
第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脱贫攻坚政策平稳过渡,推动过渡期内脱贫攻坚政策平稳转型、无缝对接、有效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程,推进“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对全省1127个乡镇全面实施“组团式”帮扶,确保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长效帮扶机制。深化对广西、贵州99个县的协作帮扶,把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移植到协作地区,在那里99个县陆续建立起“一县一园”,与广西、贵州共建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携手深化拓展产业协作。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潜力。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激活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和持久动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推动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业农村优先配置。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县域内城乡产业一体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