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二代来啦 | 隐雪集团不“隐”,孖宝二代联袂,力创国潮新饮料
2021-09-03 18:0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对隐雪集团“孖宝”二代进行了深入采访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文 程行欢 实习生 张松

从广州驾车前往佛山采访,进入三水区后先要穿过百威大道,再从可乐路调头,在这些以各种食品饮料企业命名的路上,一辆辆拉着国内外知名啤酒、饮料品牌的重型卡车来回穿梭。在这三江汇流的优质水资源区域,先后孕育出了健力宝、强力、百威、可口可乐等国内外大型知名食品饮料企业,形成了国内最具特色的饮料产业集群。

然而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在这遍布184家食品饮料企业的8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一家饮料代工行业隐形巨头——广东隐雪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隐雪集团”),她的客户包含了加多宝凉茶、广氏菠萝啤、健力宝第五季、金嗓子、邓老凉茶、海天等国内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产品。如今这家企业在一代创始老爹和二代孖宝(粤语,意为双胞胎)兄弟俩的共同带领下,正期待走出单一代工局面,走出“隐”的世界。

近日,在其成立20周年之际,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隐雪集团,就“兄弟俩如何分工”“企业未来如何发展”等议题,对隐雪集团生产总经理丘子平(哥哥)、销售总经理丘子安(弟弟)进行了深入采访。

隐雪集团生产总经理丘子平(左一)、销售总经理丘子安(右一)

国企老将为梦想再创业

隐雪集团的成立既有时代的推动,也带着点偶然的因素。20年前,父亲丘敬华(隐雪集团董事长)在当时国内知名饮料厂广东强力集团担任总经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他的领导下,强力集团创下过两项行业内的辉煌纪录——5亿多元的销售额和国内排名第四的销量,且研发出了中国第一款真正上市的果汁饮料。不过到1994年之后,饮料企业百花齐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至于三水人曾引以为豪的强力天然芒果汁被淹没在“乱军”之中,广东强力集团也在时代的浪潮推进下进入了改制阶段。2001年,广东强力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转制。不甘远离饮料行业的丘敬华带着自筹的30多万元资金,找来几名股东,凑到2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佛山市三水隐雪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谈起父亲曾经辉煌的成就,兄弟俩显得颇为自豪,至于为什么再次选择饮料行业,丘子安解释道:“父亲做了那么多年饮料,对饮料是有情结的,而且也创造过一点辉煌,心里一直有重新创一个国内知名饮料品牌的想法。”早在1995年,丘敬华就成功研发了一款纤维饮料。在2001年成立隐雪集团后,丘敬华利用上述生产线量产出首批“隐雪纤维饮料”,并重金投放广告,希望一炮而红。

不过股东投资的资金用完了,市场并未有起色。第一批股东离开,第二批股东进来后依然坚持不下去,隐雪集团于是连忙调整经营思路。2002年,隐雪集团收购三水品源食品有限公司,有了自己的生产厂房和更多的生产线,一边生产销售自有品牌饮料产品,一边帮其他品牌饮料进行代加工,慢慢渡过了难关。

隐雪集团自主或代工的部分饮料产品

兄弟俩同时接班共赴时艰

兄弟俩在澳门读完大学回来后,就自然而然地回来帮忙分担父亲的重担了。“最初先是由父亲的介绍在澳门的经销商手下工作,也没想着接班,但是父亲经营企业的辛苦是看在眼里的。”2008年,两人回到三水,开始将工作目标定在父亲这家企业上。

当时随着凉茶产业的兴起,王老吉、邓老凉茶都有大量的生产需求,但又面临产能不足的情况,隐雪将发展战略调整为“先生存,后谋发展”,多年下来,隐雪集团在代工行业逐渐打响了名号,合作伙伴纷纷前来要求代工,曾经合作服务过加多宝凉茶、广氏菠萝啤、健力宝第五季、邓老凉茶等数百个大小不同的品牌。如今隐雪集团已经拥有12条现代化专业生产线,可生产碳酸饮料、植物饮料、果汁饮料、蛋白饮料、能量饮料、八宝粥等多种产品,年产量可达50万吨以上,营收也是当年的2.5倍。

“不过,我们做自有品牌的初心一直没变。”丘子平表示,从创业开始,他们每年都会把有限的资源和利润投到自有品牌创设中去,没有停过。

在市场竞争极其充分的饮料行业,企业的竞争环境极其残酷,这对发展决策都有重要的要求。接班人如何选,一选选两个,会不会造成重大决策的干扰?两个决策人甚至加上未退休的董事长老爹,会不会产生矛盾?在这个关乎企业发展甚至存亡的重大议题面前,兄弟俩异口同声表示在隐雪集团,还没出现大的矛盾,“重大决策大家一起商量”。

据兄弟俩介绍,隐雪集团之所以能形成如今这样相对平稳、和谐的决策机制,除了父亲精心的安排,还与企业现阶段的状况相关。

首先,丘敬华根据兄弟俩不同的特性,给两人安排了不同的岗位,从而避免了兄弟两人互相干扰:人力资源专业毕业、比较沉稳的丘子平负责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专业毕业、思想活跃且创意较多的丘子安则负责产品销售。

作为双胞胎,兄弟俩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独特的心灵感应。“相比普通的兄弟,我们有一种更有趣或更加独特的沟通方式,两人比较默契,不太容易产生矛盾。”丘子平解释道。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共同的生存危机。丘子安解释,这十几年他们都是在强烈的生存危机驱使下走过的,“有一个强大的生存危机,就没有时间去管什么观点的冲突了。我们利益是一致的,生存压力也是一致的,因此互相之间不折腾,求生存”。

对此,丘子平也形象地把这个称为“广东话叫‘找米下锅’,先找到米下锅再说其他的。”

二代保持初心依然拼搏创业一线

和父亲创业年代所不同,现如今的饮料行业已与十几年前大不一样,不仅饮料的品牌和款式越来越多,而且消费者对待品牌的态度也和以往大相径庭,闯出自己的一条路,更加艰难。从父亲开始,到兄弟俩进入管理层执掌企业,依靠代工起家的隐雪集团也一直期待能够做出自己的品牌来,“父亲有个自己的梦想,就是重新做出一个品牌,我们也希望对这个品牌进行传承,把它做出来”。“我们其实并不是二代,我们还属于创业的一代。”兄弟俩这样认为。

但如何做,父子三人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

丘敬华研发的“隐雪纤维饮料”,“市场上目前还没有其他能够突破这一技术门槛的类似产品。”兄弟俩告诉记者。但有技术和有产品,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市场,如何在市场打出自己的隐雪品牌,摆脱依靠代工作为主要盈利模式,是隐雪集团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

“我们两代人皆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现在要做的是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兄弟俩认为,目前隐雪集团的代工模式在不断地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调整,从最初的来料加工、按配方生产,发展到如今根据市场行情,主动帮客户研发新型产品。这其中,就离不开父子仨的通力合作:兄弟俩擅长了解外界和市场的需求;父亲则比较了解企业自身的家底,知道企业有什么设备可以通过改造满足某种需求。两者结合下,隐雪集团的比较优势得以进一步凸显。

“父亲的梦想没达成,我们也还这么年轻,不做饮料做什么?”面对隐雪集团的未来,兄弟俩只有这样一个朴素的理由,这也是父子两代三人努力的核心动力。

对话二代:传承是一种责任

羊城晚报:双胞胎共同接班在相处或者沟通上,是更简单还是更难?你们有没有和其他兄弟不一样的沟通方式?

弟弟(丘子安):其实我们从小还是比较默契的,所以我认为是比较容易沟通。我们到现在为止也住一块,从小的经历都差不多,比较默契,经历、爱好也都差不多。

哥哥(丘子平):关键有一点,我们的目标相当一致,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大的分歧,再加上从小有默契,所以我感觉沟通是比较好的。

羊城晚报:一般来说,传统食品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没有金融业、互联网行业那么强,你们有没有想过去别的行业重新创业?

弟弟(丘子安):没有。我父亲创业到现在20年了,我们也参加工作10年了。人家说“男怕入错行”,你入了行以后,每天思考的都是同一个行业的内容,很难转行的。所以我认为,做一行就要把它做精。我想起来我们小时候,我外公教育了我们很多东西,现在唯一记得的就一句,他说:“学十行不如专一行。”

哥哥(丘子平):同时,既然是一个传承,我也希望一直能够做下去、传承下去。我们在日本学习考察,看到一个丰田车厂的工人,他祖父也是这个岗位的老工人,已经退休。他爸已经40多岁了,还在这个岗位上干,他本人刚毕业是他爸的学徒,也是这个岗位。所以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传承,这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中国是散性思维,比方说一颗大豆,假如大豆卖的不好,中国人搞豆浆、豆腐、腐乳、酱油,搞了几十上百种,但日本人则把大豆做到极致,这是他们的强项。

羊城晚报:接班十年,你们俩觉得父亲会给你们的成绩打几分?你们相互之间会给对方打几分?

弟弟(丘子安):我们还在奋斗当中,能及格就不错了。中国的企业,特别像我们这种家底比较薄的,创业到今天是不容易的,因此我认为能生存下来就及格。当然,自己的品牌还没做起来,肯定也拿不到高分,所以仅仅是及格。

羊城晚报:你们怎么理解民营企业的传承问题?

弟弟(丘子安):我认为传承是一种责任。如果在父亲创业的过程中,我没有亲眼看到他有多艰辛,有多不容易,到今天我可能不会那么珍惜,不会觉得担子重。我们家底不能说很丰厚,但是我父亲在国营企业做了十几年,然后创业到今天也有20年了,起码生活上我们肯定不愁了,但是因为看到我父亲这么艰难走到今天,知道有多么不容易,所以我们是一天都不敢耽误,不敢让这个企业在我们身上败掉,所以有这种责任。(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羊城派
编辑 | 王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