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曦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奇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7月12日至17日,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开展的“奋斗百年路·老区焕新颜——走进广东革命老区”主题宣传活动将走进韶关、河源、惠州、汕尾、汕头、梅州等广东革命老区,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感受老区苏区今昔巨变和乡村振兴发展新貌。
12日下午,“奋斗百年路·老区焕新颜——走进广东革命老区”采访团的第一站来到了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处的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
作为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革命老区遍布广东全省。广东是红军长征的第一站,韶关是红军长征途经广东的主要地区。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红军转战韶关,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六位曾在韶关战斗和生活过,给这块红土地披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留下了许多光辉的战斗足迹,也留下了众多的红军革命遗址和丰富的精神财富。
据了解,城口镇是千年古镇,历史文化深厚,同时也是红军长征初期国民党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的中心据点,拥有着深刻且浓厚的革命战争记忆,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目前,依托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等景点,当地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着力打造城口红色小镇。
记者在现场看到,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青山郁郁,绿水潺潺,空气清新,沁人心脾。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韶关市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显得格外令人注目。纪念馆位于城口镇锦江河畔、正龙街对岸,是2017年4月经中办批复设立的广东省内唯一一个以纪念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
据了解,该纪念馆规划用地面积19.02亩(12680.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楼高二层,每层高5.8至6米,包括序厅、展厅、藏品库房、报告厅、多媒体中心及纪念广场等。
纪念馆设计以圆形作为建筑主体构图,整体基底步步递进,屋面层层升起,形成“向前向前向前、向上向上向上”的积极拼搏进取的趋势,契合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伟大长征精神。主馆以“穿越封锁”为形象符号做成纪念碑式标志,顶立红五星,犹如镶嵌在粤北红土绿地碧水间的红色星火,激励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纪念馆一共分为五个部分18个单元,主题陈列《长征·粤北突围》全方位地展现了南昌起义军余部、红四军、红五军、红三军团和红七军等红军主力部队转战粤北、先后经过南雄、仁化、乐昌三地,顺利突破敌人设置的三道封锁线以及继续留守在赣粤边的红军和游击队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的光辉历史,展示了粤北人民积极支援红军的军民相依鱼水情。
纪念馆于2019年10月22日正式开馆,并于当天加入全国长征纪念馆联盟。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馆长刘工溥对记者介绍称,开馆以来,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接待游客已经超过25万人次,对于城口镇革命老区发展各方面带动作用十分大,周边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都得到很大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居民就业。
刘工溥表示,纪念馆面向社会实行免费开放,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功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以崭新的面貌、优质的服务接待到馆参观的社会各界。
纪念馆在展览内容和形式设计上力求创新,通过充分运用声、光、电、VR等现代新科技手段及油画、雕塑等艺术表现手段,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南昌起义军余部、红军主力部队转战粤北、中央红军长征粤北突围、留守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光辉历史和粤北红色文化历史,呈现了粤北人民积极支援红军的军民相依鱼水情谊。纪念馆内容设计尽量吸收军战史研究的新成果,其中1934年铜鼓岭阻击战红军遗留的手雷、杨尚奎三年游击战争使用的蓑衣、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陈毅通讯员李盛发的档案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众观全景,纪念馆静静地矗立在幽静的山谷间,蓝天白云下,在粤北的巍巍群山中流淌着血与火的红色记忆,在这个充满红色基因的小镇里,结合“红色+温泉+古村”的特色,用青山绿水烘托红色文化,促发展;建设“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标志性纪念地,形成规模化的红色小镇,让红军长征的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