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信息学奥赛中国队包揽前四,广州市二中代晨昕斩获金牌
2021-06-30 20:2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这是广州市属学校首枚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通讯员 王斌

在刚刚结束的第33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2021)中,中国队以绝对优势取得团体第一并包揽前四名,创造了历史最佳战绩。

在众多优异选手中,来自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代晨昕作为国家队成员参加了此次国际大赛,并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获得金牌,并且已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这是市二中也是广州市收获的第一枚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代晨昕同学

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强

据了解,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一场既考察智力,又考察应用计算机能力的“烧脑”挑战,要求参赛选手同时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以及上机调试的实践能力。

选手必须使用官方指定的虚拟机来运行所编写的程序,且需要在两个比赛日中,每天用5小时解决3道题目,一共6道题目。代晨昕同学获得了505分的好成绩(满分600),勇夺金牌。

“这也算是圆了我的一个梦。”广州市第二中学竞赛中心主任、信息学教练林盛华激动地表示,“我从97年开始从事信息学教练工作,在48岁本命年的时候,培养出的学生拿到了国际奥赛金牌,对我个人来说意义重大。我也非常感谢我们国家把疫情控制得这么好,让学生们能够安心备考。”

林盛华老师与代晨昕同学合影

林盛华介绍,代晨昕是一个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强的同学。之前他一直在市二中准备,广州疫情期间,他们来到了宁波镇海中学,继续复习备考。

“那时镇海中学正在进行适应性比赛,他需要独立生活一个多月,见不到父母和老师。”林盛华表示,“对于信息学来说,全国奥赛和国际比赛题目风格并不相同,当时我们还是比较担心他的心理会不会受到影响,但他做得非常好、非常棒,中国领队、清华大学的教授都非常喜欢他。”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代晨昕向记者介绍,自己从小学开始就接触到了编程,打下了“童子功”。进入市二中上初中后,开始进行了系统性的训练。高中后,他开始参加一些全国性的比赛。

“其实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高一的时候进入了省队,但是最后差了几名,没有进入国家集训队。”代晨昕说,“当时压力特别大,我只能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最终在高二的时候进入了国家集训队,在高三时入选了国家队,最终才拿到了金牌。”

六年一贯制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奥赛。“首先孩子的思维肯定要比一般人要好一些,同时要对所在的领域感兴趣。”林盛华表示,“其次,他也要是个比较全面的学生,还要具备超强的毅力。”林盛华表示,代晨昕并不偏科,从小成绩就非常优秀,同时更是加上了百倍的努力才能有了今天的结果。

广州二中学校领导与林盛华老师(右二)、代晨昕同学合影

“我们付出的努力是普通人的好几倍,没有寒暑假、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甚至有时都没有晚上。我们在课外花了5000-6000小时的训练才能练出来。”林盛华说,特别在小时候,更加需要注重基础素质的培养,人格的培养。“如果孩子不能全面发展,也无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不可能具备解决高难度问题的能力。”

其实,在个人努力的背后,也是广州市第二中学近年来实行初高中贯通式培养,搭建创新性人才培养平台的结果。

广州二中教育集团理事长、广州市第二中学校长张先龙表示,近年来,学校在“六年一贯制”信息学课程培养体系下,竞赛课程可以充分利用课程体系的优势,以相对连贯、有效、精准的课程进行开展。“它满足了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需要,是市二中课程改革理念与核心的具体体现与实践。”

辅导老师从初一开始挑选信息学苗子,组建信息学团队,五年如一日地进行培训。在这过程中,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力促其全面发展。目前二中的信息学培训模式已经成熟,学生团队已经建立,学生水平分布具有梯度性,保证未来二中信息学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在近四年全国信息学奧林匹克竞赛中,市二中共有 21人次签约清华大学,1 人签约北京大学,2 人签约浙江大学,林盛华老师获“金牌教师奖”,广州市第二中学被评为“信息学奥林匹克特色学校”。(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学校供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