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区:我们所思所建所享的美好家园
2021-06-19 11:17 羊城晚报 原创
众人憧憬的未来社区将是怎样的?它们在城市甚至国家发展进程中将承担何种职能?它们会否成为居民所期待的美好家园? 《羊城晚报》特别策划《未来社区》系列将与大家一起探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玉霞 刘云 徐炜伦 图/徐炜伦

写在前面

5月下旬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广州立即启动防控预案,一周300多万份核酸检测,见证着广州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的速度和效率。一批批敬业的医护人员、一组组热心的志愿者、一条条耐心等候的居民队伍、一个个爱心企业等为广州防疫抗疫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在这轮防疫抗疫阻击战中,社区,是极为关键的一环。社区防治,在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将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协助核酸检测及接种疫苗、为封闭单位的业主解决一日三餐、对社区环境进行消杀及人员管理、对业主开展防疫宣传等,成为体现一个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医护人员为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虽然很多社区在此次治理中获得赞誉,但也有部分社区遭到业主吐槽。对于美好的未来社区,人们有着越来越多的期待。他们憧憬着,当重大事件突发时,社区处理安然有序;憧憬着自己不在家时,服务人员能关心帮助老人孩子;憧憬着足不出户也能实现高科技购物及配送;憧憬着社区里邻居见面互相问好……

到底,众人憧憬的未来社区将是怎样的?它们在城市甚至国家发展进程中将承担何种职能?它们会否成为居民所同思、所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园?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羊城晚报》特别策划《未来社区》系列,将与大家一起探讨,共同为把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而努力。

实地集团旗下项目的无人车智能场景

市场前沿

6月14日,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同意解除5个区11个区域的封闭、封控管理措施。被“关”在家里大半个月的市民步出家门,或去小区花园里运动、跳舞,或去市场买汤料煲老火靓汤……重现的烟火气里,很多街坊激动地说:“真的要好好感谢这段时间为业主们服务的工作人员。”

在很多业主看来,他们所在的社区也是他们的家,社区可以没有太多的硬件配套设施,但应该要有完善的“软件”服务。对于未来社区的期待,他们希望那将是硬件配套和软件服务同等优越的美好家园。

 
永庆坊改造后引来更多社区居民和游客前来打卡

社区的模样就是家的模样

“人之所赖于邻里乡党者,犹身有手足,家有兄弟。善恶利害,皆与之同,不可一日而无之。”北宋《吕氏乡约》早有明言,人们与邻里之间的关系等同于兄弟手足,皆因一切事情的利害均与邻里相关,长期如此。不难看出,从古代开始,社区就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居民生活一直围绕着“安居乐业”“邻里和谐”展开。

而在现阶段,社区及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及模式,显然更进步千倍万倍。

社区的模样就是家的模样,社区的优劣对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到,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社区是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是疫情防控的坚实堡垒。在抗疫一线,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成为社区治理的共有特征。在中海、保利、万科、碧桂园、恒大、敏捷、融创、越秀等众多房企旗下的社区中,街道工作者、物业人员、志愿者、民警、医务人员、快递人员、商店店主及业主等,共同合力不分昼夜,让社区的封闭管理工作、小区居民生活得到有序保障,助力城市的和谐稳定。

这既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指引导航,也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努力保障——这就是新时代社区治理、城市治理的一个新特征。

 
小朋友放学后在兰蕙园玩耍

未来社区有更深的人文关怀

既然社区治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居民幸福,那么,一个合格的未来社区,应该要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上。人们居住在社区里,会产生对社区全生活链的服务需求,硬件配套的需求,如运动娱乐交通出行、绿色健康建筑、社区智能化设施等;软性服务的需求,如物业管理服务、教育健康服务、创业就业服务等,而这些,都将是未来社区里具有创新意义的场景。这些场景不论如何变化,在科技创新赋能下的未来社区里,依然少不了社区的根本——人文关怀。

5月份在广州曾举办了一场围绕“未来社区”主题的圆桌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未来社区将含住宅、公共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商业设施、无污染产业等,产城融合趋势将进一步加强。未来新型社区是面向未来的高级社区形态,是配套完善、生活便捷、守望相助的家园,是和谐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开放多元的平台。

实际上,现阶段已有不少开发商将自己定位为“社区服务运营商”甚至“城市服务运营商”,推出的服务已较多地体现在“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的社区场景上,例如在楼盘里建立邻里交往中心、公共文化空间,把握住未来社区的家园属性,同时这些空间又承担着教育的功能;再如植入绿色、开放、共享等先进理念,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居民提供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社区环境,不少社区目前已有人脸识别、无人配送等科技加持,更加丰富了社区的数字化场景;又如社区里创新的菜市场、商业中心等生活场景治理,可进一步满足业主日常购物及艺术需求。

未来社区,说得直白一些,将是人们的理想家园。

古人云“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的和谐,到一个社区大家庭的和谐,再到一个城市“大家”乃至一个国家的和谐,都将是这个社区、这个城市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所有社区科技手段的助力,所有社区治理渠道的实现,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国泰民安。

 
东成花苑小区居民正在使用健身器材

专家观点

曹轲(暨南大学教授、暨南大学城市治理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未来社区是城市中更为活跃的有机体

广州能作为示范和榜样的社区多种多样。如西关大屋、珠江新城是两种明显不同的社区风情,都有令人着迷的人文气息。综合考察,好的社区空间有三个特点:一是外在的生态环境好;二是内部的智能管理好;三是邻里关系融洽。

如今,从生态社区、智能社区、健康社区,到零碳社区、智慧社区、共享社区,社区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更新迭代,建设发展路径持续创新,彰显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探索和追求。总的来说,未来社区就是宜居宜业宜游宜教宜养宜乐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是城市中更为活跃的有机体。

目前,房企的核心竞争力逐渐从产品转向服务,不少开发商强化了城市综合服务商的功能,有形中尝试更多的科技应用与环境融合,无形的方面则强调文化因素的构建。

在社区的自我管理与政府的基层治理同步提升的过程中,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包括商业资源参与到社区服务中,产生良性互动,提升社区正常运转的效能和平稳性,是值得鼓励的方向。特别是对历史文脉的传承接续、配套服务的有效整合,社区的参与激发出更贴近人文关怀的创新集成和服务集成。

我们能看到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社会各界力量所展现出来的协作能力以及应对风险的反应能力、保障安全稳定的处置能力,也反映出社区居民以及广州市民高水平的自我管理能力。未来,大数据必将取代大喇叭,社区智慧平台、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响应机制等都会有实质性提升。

柳立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文化情感软连接,为社区居民带来归属感

目前,我国城镇化已进入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阶段,对社区开展“硬件”方面的建设已经十分完善,重塑和谐邻里关系这一“软件”更新将是未来社区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着眼未来社区的时候,需解决原村民社区文化与融资区新居民、商业开发板块的入驻商户、产城融合发展中进驻的企业等多种不同类型主体之间的融合问题,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各自不同的社区建设诉求。可以通过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社区活动的开展、艺术欣赏的课程等方式构建新型文化认同。一旦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加入文化、情感等软性因素,社区居民就能找到归属感、融入感,与周围人群产生对话,与社区产生情感连接,愿意留在社区、守护社区,使整个社区更有活力与生命力。

未来社区治理要注重社区长远发展利益,携手社区各类主体共同投身“人人参与、共享共治”。公益活动是最好的切入点和可持续方式,能将社区各种不同类型主体进行链接,同时也唤醒大家对真善美的追求,养成社区集体意识和共同价值,为社区治理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近期的疫情来看,集体共同面对困难时的凝聚力将对整个社区甚至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在最艰苦的时候形成的情谊和回忆都是难忘的。疫情过后,也能更好地推动基础场景的建设,比如智慧系统、数字化平台,大家快速越过用不用、推不推等问题的纠结,而更加聚焦解决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效用最大化、立法保护权益等现实问题。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策划 | 孙璇 刘云
统筹 | 刘云 徐炜伦 陈玉霞
设计 | 伍岩龙
责编 | 邓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