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的高考来临之际,广州市突然面临疫情风险升级,广东实验中学高中校区和广州市真光中学白鹤洞校区均成为了疫情封闭管理区内的高考考点。(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学子们来说,他们面临的这场考验显然也特别难忘。
高考结束后,我们约了几位亲历者写下“随笔”,一窥今年高考的“与众不同”。
1
集聚众力,共赴山海
□张美琪 广东实验中学高三
2021年6月的高考季在夕阳的霞光中落幕,这一段并肩同行的故事将会被我们永远铭记。
5月下旬,广东的疫情突然严重,我们祈祷着疫情能在高考前结束,却不知这场特殊的战役其实才刚刚开始。
当时考前“三模”的赛程进行了不到三分之一,就被高考前的第一次核酸检测打断了。
刚考完数学的午后,空气那么的燥热,但那些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就像从漫画里走出来的大白,站在体育馆里等着我们。看到他们那一刻,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嘴上开着玩笑,可说着说着,却不禁湿了眼框。为国负重前行的他们,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何为“英雄”,这个词突然如此直击灵魂。
在疫情更加严重的2020年,我的感动更多来自于网络上的一段段让人动容的话语和一幕幕令人震撼的视频画面,并没有更加深刻的体验。但那个炎热的午后,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强耐饥饿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成为我生命中永远的一道光。
随着疫情进一步紧张,荔湾区不少地方开始实行封闭管理,位于中风险地区的省实也不例外。“三模”考试最后一天,学校就开启了全封闭管理,所有人员只进不出。
那天晚上,我从老师处得知,不少老师由于小区封闭都还没能回到学校,当时不禁很担心,如果老师们回不来,我们的高考要怎么办?但第二天,我们就看到整个高三级组的老师几乎全员到校。那意味着他们选择了“抛下”孩子和家人,陪伴我们度过这漫长的十几天。
高考结束后,回刷朋友圈时,我看到一位老师的微信动态,她说:“早上起床接到学校通知,连脸都没洗,套了件衣服就回了学校,终于赶在小区封闭之前出了门。”
我无法想象她那一刻的心情,我只知道,当时她的心里应该只有我们这些即将高考的孩子。我无法想象在这井然有序备考的背后,政府、学校、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亦无法想象我们这些只与老师们相识三年的“过客”为何能在那一瞬间挤占掉家人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但我知道,为爱逆行的他们,将成为我们身边最温暖的陪伴。
就算那少数没能够回到学校的老师,也都始终在关注着我们,不断地为了能够返校陪伴我们而一次次地去做核酸检测,一次次地向社区提出申请,一次次地通过视频通话为我们加油鼓劲。
除了老师们,我们身后还有一群人在默默地守护着:食堂内,叔叔阿姨们把对我们的爱和关怀添进了饭食里;校园内,保安叔叔和后勤阿姨坚持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配合学校的工作,他们心甘情愿地在学校打起了地铺。
这个夏季,有他们的陪伴,哪怕我们面对荆棘,必然也毫不畏惧。
高考这三天,上天很眷顾我们。接连下了多天的“龙舟水”没有再出现。可在炎炎夏日里送考,感觉应该很不美妙吧?亲爱的老师和家长们,您们辛苦了。
我的妈妈也是高三年级级长,在高考那几天她跟我打电话时,我能听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疲惫,我仿佛能看见像她一样为我们默默付出的所有老师们那一张张笑颜下深藏的疲倦。
高考终于结束了。但我在这短短十几天里,感受到的不是一场看似关乎命运的考试带来的压力,而是一场大爱之旅。何其有幸,我经历了一场比以往更加有意义的考试。
这不仅是几张试卷构成的考验,更是一场人生的哲理之课。或许多年后,当我回想起2021年的高考,想起的一定是这短暂而又漫长的十几天里我们共同经历的故事。
衷心感谢所有在高考路上给予我们支持的人,衷心祝愿广东的疫情能够赶紧结束。
广东加油!
2
这不是一个人的高考
□朱芷盈 广州市真光中学 高三(12)班
当我合上笔盖,提交了最后一科高考试卷,既没有别人所说的将士拔刀归鞘的气魄,也没有如释重负的洒脱。那种平静,我自己都觉得奇怪。
然后,做了本月第五次核酸检测,出门坐上教育局安排给我的防疫高考车,回到家,一进房间,我才开始感受到“怅然若失”。
书桌上、床头边,甚至地上、衣柜上都是学习资料,然而它们在我合上笔盖那一刻似乎已与我无关了。去洗手时,厕所墙壁上仍贴着满满当当的背诵小纸条,它们也与我无关了。心中不由窃喜,相爱相杀三年的语数英物政地,拜拜啦!
可是紧接而来的,是汹涌的不舍。
我喜欢做文学类阅读,还有构思作文时和翠婷老师的商讨;我喜欢解数列、三角,还有飞快地刷选填;我喜欢英语选择题满分时带来的快感;我喜欢物理变幻莫测的公式,还喜欢被地理坑完之后的恍然大悟;
我怀念在学校每天中午在七楼自习室学到一点,然后悄悄回到课室不吵醒别人;我怀念百米冲刺在去饭堂路上的争分夺秒;我怀念每天清晨五点半的天色,怀念逃文科课只为了补上我的物理……
我记得高三刚开始时,我写给自己的一句“在这场公平竞争中生长出受用一生的羽翼”。现在想来,这一年来所有的经历就是我的羽翼吧。
疫情突然而至,它选了广州,选了荔湾区,选了我学校所在的街道,还和高考撞了个满怀。
在家隔离14天,安排到陌生考点,九天五次检核酸,全程戴口罩考试,每天被“全副武装”的专车司机接送,还有考政治时我那个考场只有七个人……这三天过得奇幻又真实。
当然,不止这三天,从我突然“被迫”离开学校那天起,就被无数感动包围着。
还记得高考一周倒计时那天我去社区做核酸采样,六点多起床排队,到地方时,只看到沿珠江一字排开看不到尽头的队伍。
妈妈让我边排队边看书,她一个人去前面了解情况。她回来时,身后跟着五六个考生家长还有党员志愿者,然后带着我去了绿色通道,让我和穿着不同校服的高考生一起很快地完成了核酸采样。
不久,荔湾区的各个采样点都设置了高考绿色通道。
高考前,我爸一天接到教育局打来的十几个电话,只为了更准确、更畅通地确认从我家所在的封闭小区去考场的路;还有憨厚的专车司机张师傅,车技“杠杠滴”,他说女儿去年刚在江西参加了高考;还有一中的老师们,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努力保障大家安全顺利地高考;还有一路上的媒体记者,马不停蹄地记录着这场特殊的高考。
我想,这是我的高考,更是全社会的考试。不管结果如何,每个人都做到了最好。
3
“格子”内外
□郑子晨 广州市真光中学 高三(14)班
2021年5月中旬,疫情毫无防备地闯入了广州人的生活,打破了我们这些“高三人”的原定计划。我以三天为一刻度,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这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这不失为一次珍贵的成长与历练。
我想用“格子以外”来描述这次跌宕起伏的高考经历。“格子之内”是规规矩矩、按部就班;“格子以外”就是意料之外且无迹可寻、充满未知与挑战。
5月29日 星期六 晴转雨
距离高考剩余九天。
这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天。进校门的时候,我还和同学欢快地讨论着下周一的最后一课,前三节课我们还按着“三模”讲评的节奏上着课,到第四节数学课上课铃响起后,从来没有迟到过的东芳老师却迟迟不来——班委了解情况后回来跟我们说,级组备考组正在召开紧急会议。
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里,似乎所有方案计划已在会议上迅速酝酿成熟并决定下来。
有人拿来一大沓复习资料,科代们负责又耐心地数好、叠好,开始发放,一旁的希沃白板上整齐地写满条目……一共九天的资料,迅速全部整理好。大疫当前,大家都只是默契地传递着眼神,每一个细心、细小的举动,只让人感到格外温暖。
随后,年级广播站里,兵长(杨兵级长)依旧操着湖南口音在通知里安排好了一切。
他说车已到站,部分老师原路返回;他说部分金榜题名的同学已“远走高飞”;他说:“希望大家迎风而立,向阳而生。”我望向周边的同学,大家都默默红了眼,还有人在低头抹眼泪。
这一天,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加油”和“再见”。
我沿着长长的走廊,走到五楼平台,默默地看着那些拿着大麻包袋、小书包来来往往的同学。有的人在抓紧时间拍照留念,有的人带着哭腔给家人打电话,有的人和我一样靠在栏杆边看着他们。这很让人怅惘,让人心生许多担心和紧张,还有不舍和遗憾。
事发突然,再没有长亭饯别,没有杨柳依依,大家都没能按预期那样好好地道个别,便匆匆分开。
雨不合时宜地下了起来。我在心中祝愿着,再见的那天,一定会是雨过天青云破时。只要我们怀着相同的信心与信念,怀揣着各自的梦想与追求,“格子”以外的生活也一样“天涯若比邻”。
数年磨剑的我们,终将显现锋芒。而这一段经历,注定艰难却美好,魔幻但珍贵。
6月1日 星期二 暴雨
距离高考剩余六天。
得知高考生(中低风险区)原则上要即刻回校住宿,已走读六年的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继续居家备考。
爸爸回房去与老师说明情况,最好的朋友发来信息说支持我的决定。
我想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什么可以绊得住一个义无反顾向前走的人。
6月4日 星期五 晴
距离高考剩余三天。
原本在“格子”之内,我将在这一天迎来高中生涯的最后一课。毕业相册应该也发到手了,我会拿着早就准备好的本子给喜欢的老师签名,会把准备好留给学妹们的“教辅”打包好送到她们班里,然后和她们拥抱道别。
也许我还会和往常一样走出校门,踏出去那刻又回头感慨:我的青春即将落下注脚。
然而意外总爱与明天赛跑,这预想的一天终究没有到来。“最后一课”改成了线上,校内的同学还能有幸听老师们的考前叮嘱,居家备考的我们只能通过线上传送的课件进行学习。
去年今日的我,一定没有想过,竟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高三生涯。
“我在3×400m的跑道上回过身望向你,无数个夜里挑灯奋笔疾书的你,义无反顾奔向前程的你。于是,我蓄势待发,准备迎接我的最后一棒。”这是我在高考倒数一年余三天时,在明信片上写下的鼓励高三学姐的话。
今天我也将为这“最后一棒”作最后的冲刺。
6月7日 星期一 晴
高考当天。
阳光很好,爸爸妈妈穿着喜庆,目送我出门。专车接送的司机叔叔已提前半小时来到小区门口。带着家人的期盼与祝福,我信心满满地上车出发了。
从家到考场,一路通行无阻。马路上与我们同行的也是专车接送的考生。因疫情而封闭的隧道特许高考专用车通过,交警友好而鼓舞的手势,让原本紧张的我舒缓下来。
这一程虽只有短短十分钟,我感受到了全社会对高考生们的支持,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与鼓励。
我不禁回想起随笔里写过的一段话:
“疫情之中的距离有联系,抗疫之下的联系战胜了距离。人们因防控而相离,人心又因抗疫而相亲。国与国之间因‘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尽管相隔千山万水,却更胜朝暮共处。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不因距离而消淡,国与国的情谊仍在联系中增强。千里群心‘疫’线牵,我相信后疫情时代的整体联系将不断加深,距离感与疏离感会渐趋减弱,我们相信团结的力量胜于距离。”
疫情虽给今年的广州高考设下障碍的“格子”,却没有阻滞勇往直前的人们,也没有阻断人与人之间紧密的联系。
防控指示下封闭的小区、身着严实防护服的司机叔叔、安全封锁的考场,三点一线间体现了国家政府“人民安全至上”的理念,体现了全社会聚力同心的努力。
我想,正是硬设施与软实力的兼顾,既保证先进科学的防疫高度,也不忽视充满人文关怀的温度,才能推动疫情之下的高考井然有序地进行吧。
我生活了十八年的这座城市,我一直用心深爱着的广州,在关键时刻竖起坚实的后盾为我们保驾护航。老广州的人情味,充盈着这三天,也将世代延续。
6月10日 星期四 晴
这一天是期盼许久的,至少是高三这一整年里最大的盼头。我和同学们一样,盼望着高考结束后的自由畅意,盼望着“最长暑假”的无忧无虑。
然而现实却是,清晨六点闹钟没响(因为调到了十点),我却受生物钟影响睁开了眼,起身下地抓起校服就往身上套,洗漱过后坐在书桌前,一系列自动程式般的动作在我看到“高考最后一天计划”时终止——我猛然想起,高考已然结束。
自动程式般的生活日月往复,久而久之便成了那无形的“格子”。无数个“我”竞相在这方格里“戴着脚镣起舞”。现如今,“格子”以外的生活大门向无数个“我”敞开,我反倒不适应起来,怅惘而迷茫。
十字路口里的行人,总有回头看看的习惯。而走到人生又一节点的我,却畅想着未来:长大了的我对高考会有怎样的感触?
大概很多年过后,再想起这三天,回忆的滤镜已经把其中坎坷的棱角磨去,剩下的就是这过程中暖心的细节和照顾。
比方说司机叔叔每日来接我时递过来的蜂蜜柚子茶,还有那束放在副驾驶座上的花——高考第三天下午回程时,司机叔叔道过“毕业快乐”的祝福后,对我说:“这是叔叔给你的花。”结果我的第一反应,竟以为这个“叔叔”指的是爸爸,心中还疑惑怎么我爸会兴起买花?
我拿着那一大捧花回到家,爸爸妈妈惊讶地问我花是不是学校给的,我才知道自己又审错题了。因为疫情,司机叔叔买这束花时应该跑了很多家花店吧?花店大多都关门休息了吧。
一时间,我很难想到该说什么来感谢来自陌生人的好意。就祝愿他有一个如花似锦的未来吧,正如他祝福我的那样。
我是一个习惯提前计划的人,“月周日”计划将我高三一年的学习切分成类别不同的“格子”,将我的备考生活安排得妥当有序,使我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向前进步,不会操之过急也不至于落后于人。
但疫情突袭,让我发现“格子”以外的生活更具挑战,它需要有临危不乱的镇静,需要有遇事不慌的冷静,需要异于常人的稳定心态和坚定信念,它是高考的既定“格子”以外独特而极具挑战的考验。
短短一周,我很难总结出这一场大考带给了我什么。因为这是需要岁月沉淀后不断反复咀嚼来得出结论的。但这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必将成为漫漫人生征途中弥足珍贵的记忆,被我们永远珍藏。
最后,衷心祝愿广州平安,祝愿荔湾无恙。
愿你我共勉,不忘初心,勇敢迈向“格子”以外的精彩世界。
4
难忘这一场共同的奋斗
□李立勇 广州市真光中学 高三(1)班
盛夏六月,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原本正常的高三自习冲刺周,一切突然变得魔幻起来。直到高考结束,我回顾起这一周,仍觉得它将令我一生难忘。
距离高考还有一周时,返家又被召回的经历,不禁让我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产生一丝焦虑。第一次紧急离校就像是一次“提前的离别”,几天后的返校又可以说是一次“惊喜的重逢”。
疫情当前,大家似乎更加珍惜彼此相处的时光。在校因防控需要彼此隔离时,AB班同学曾隔空对话、祝福,高考前还激情“喊楼”,想一想,有这样一群好兄弟一同为了未来而奋斗,何其幸运。大家共同经过疫情的磨炼,只会更加珍视彼此。
但许多同学都觉得突如其来的疫情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调侃“没了冲刺的感觉”,甚至对未来产生些许迷茫。好在大家很快都调整好了心态与状态,相互打气加油,决定先将高考定为短期目标,彼此承诺:我们的未来,一定充满光彩。
于是在第一天自主复习开始,我们就迅速制定好了复习计划。有人甚至将完成各科的模拟卷戏称为“冲卷”,还自豪地与同伴“炫耀”自己当天冲了多少套卷,乐此不疲。
课余时间大家踢毽子、打球,体育活动谁也没落下。伴着各位家长老师的“云祝福”,我们很快就走到了高考。
三天时间如同飞逝。高考结束后,大家都紧紧相拥,高喊着“高中生涯结束了”。
是的,转眼高考就结束一周了。最近在看电视剧《觉醒年代》,除了对其准确押中高考作文题印象深刻外,李大钊先生的《青春》一文也同样让我深有同感——“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我想这也大概是对未来最好的诠释吧。
疫情与高考,有一点在我看来十分相像,那就是人们的态度:众志成城,目标明确,不懈奋斗,为了更加灿烂的明天,必须咬牙坚持。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