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宋金峪
5月20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跟随“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主题采访团来到河源市龙川县福建会馆。
1941年12月,香港全面沦陷,数百名被日军搜捕的抗日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突然神秘“失踪”,几个月后却安然岀现在抗日大后方的根据地。这场规模宏大的秘密大营救行动,被茅盾称作“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个震惊中外的历史奇迹。
其中,包括茅盾、邹韬奋在内的数百位文化名人辗转深圳、惠州,再沿江北上抵达老隆(龙川)、韶关各地,最后抵达大后方。当时部分名人抵达老隆时,就住在福建会馆,福建会馆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它见证了这场惊天动地的大营救——香港秘密大营救。
福建会馆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三进院落式布局,为当时在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所,该馆于2011年完成保护性修缮工作,并于同年8月起免费对外开放,2019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10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福建会馆,馆内的展陈似乎还在诉说着那段了不起的历史。为什么选择在这里中转?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因为当时广九和粤汉铁路南段已被日军控制,从惠州向大后方转移,只能先走水路,再转陆路,拥有特殊地理位置的老隆是中转的不二选择。
老隆的水陆交通很方便,水路可以到河源、惠州、东莞、广州等地;陆地有汽车可以到广州、韶关,梅州等地,是广东东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而且,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龙川地区抗日民众组织十分活跃,较早建立了党组织并且开展武装斗争工作,便利的交通区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老隆成为大营救重要中转站的主要原因。
同样得益于便利的交通,福建会馆现已成为大湾区热门的红色打卡点,“梅河高速、河惠莞高速和汕昆高速环抱着福建会馆,为珠三角城市游客到龙川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龙川西和龙川东两个高速路口距离福建会馆也都只有几公里的距离,车程在10分钟内。”
福建会馆馆长黄跃介绍,馆内接待人数每年都在上升,年接待量已突破5万人,今年已接待游客超万人,大部分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大湾区城市。(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