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图/受访者提供
中考是同学们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大考,离广州中考只有一个月了,如何冲刺查漏补缺、做好心理建设,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勇敢赴考,青春无悔?羊城晚报邀请名校名师,为考生提供这份“中考倒计时一个月冲刺攻略”。
指导老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初三政治备课组组长王有平
(越秀区道德与法治学科九年级中心组成员,多年连续初三教学经历。)
跳出题海 分析解题共性
最后一个月,各校基本都考完了各区一模,开始进入第二轮复习:时政专题复习阶段。
第一轮复习重在梳理知识,第二轮复习重在形成知识框架,老师带领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画知识结构图,把知识串联成知识体系,这一步非常重要。
广州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材料分析题的设问一般会让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某某”相关知识来回答问题,如2020年中考23(2)“结合材料并运用“与世界紧相连”的相关知识概括中国是如何肩负大国担当,支持全球抗击疫情的。”
同学们解题要马上搜索自己的知识框架,知道这是九下第二单元第三课中国担当、中国方案的相关的知识,才能解题。
此时,大部分区进行完了区一模,同学们都开始进入到了刷题阶段,因为各科都在刷题,而且有时是不经过刷选,整套整套的做题,同学们容易形成做题疲劳。
这个阶段,最好能老师带着大家把试题分类挑选以后,按专题分类在印给大家做,同学们也要按时政专题的思路,把相应的题归类,突破重难点。
最后一个月,同学们要避免题海战术,老师跳进题海,同学跳出题海,多做中考真题,试着去分析各类题目的答题方法,找到同类题目解题的共性的地方,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
理解课本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考前几天以及考试的两天半期间,建议同学们:将课本基础知识、核心考点一一落实过关,查漏补缺。特别关注考点本身就是知识点的部分(大多是一句完整的话)。
熟练掌握课本标题(单元标题\课标题\框题\目题)并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时政资料、毒品知识再复习一遍。回看曾做过的题尤其是重点讲评过的题。看解题思路,整理答题技巧。
心态上,同学们容易焦虑,认为文科有一大堆要背的东西,老是背不完。今年第一年闭卷考试,同学们要关注社会生活、时政热点,将学科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要熟练掌握核心大概念,避免死记硬背,要努力克服“开卷就是抄书”“闭卷就是背书”的错误认识。命题的大方向是突出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避免因全闭卷考试而加重学生记忆负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