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图/受访者提供
中考是同学们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大考,离广州中考只有一个月了,如何冲刺查漏补缺、做好心理建设,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勇敢赴考,青春无悔?羊城晚报邀请名校名师,为考生提供这份“中考倒计时一个月冲刺攻略”。
指导老师: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胡艳丽
(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在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论文、市新课程高考命题、市中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大赛、区高考备考教学论文、区首届“课堂诊断”微型实例及区第四届“海教杯”课堂教学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
做好三结合:回归课本 紧跟老师节奏
最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紧,合理利用是王道。
建议同学们做好三结合:
一是把回归课本与建立积累本有机结合。从2021年中考新题型及大致分值来看,字音、字形、词语、古诗文等知识源于课本,分值30分左右。
因此,同学们要再次回归课本 “读读写写”和课下注释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用。对已熟悉的词语可忽略或删掉以减少干扰,但对自己不大熟悉的词语尤其是多音字、形近字等要重点突破,可抄在积累本上加强记忆。
同时,要有计划地回归课本上古诗文的课下注解,课后练习题等,对不大熟悉的内容要重点摘抄、理解和记忆等。
此外,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虽来自课外,但考点却源自课本,同学们不能忽略教材上现代文后的练习题,应再次整理各题答题思路,以便举一反三,灵活迁移。
二是让模拟套卷和重难点专题突破卷训练有机结合。同学们应重视每次的模拟测试,从考试时间的分配与调控、答题书写的工整与规范、考后的纠错与总结、作文的修改与升格等方面进行有效训练。对于重难点专题突破卷,应逐一掌握,做好查漏补缺和建立错题反思本等。
三是将紧跟教师进度和做好个人复习有机结合。一方面,教师在此阶段会针对班上大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和中考的重、难点进行教学,同学们应紧跟老师走;另一方面,同学们也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认真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自主归纳和整理中考的必备知识点、高频考点、重要题型,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相应的记、背、默、练等强化训练。
语文变化:考试内容和答题量增加
今年是“新中考”第一年,广州语文中考首次由150分降为120分,且取消了考纲,题型更灵活。
除了各题分值会发生相应变化外,在考查内容和形式上也有一定变化。如:语言积累与运用中的新题型、名句默写的题型以及增设了名著阅读附加题等。
与往年相比,考试内容和答题量有所增加,但120分钟的考试时间没变,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训练中更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做题速度,保证完卷。
同时,语用积累与运用题等可能会更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同学们除了要掌握各类语用题的解题方法外,还要注重对语用材料的分析、关注题干中的信息,精准审题巧做答。
此外,同学们要梳理和归纳必读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及重要情节等,提高自己在快速阅读中准确答题的能力。
最后,在作文方面,平常素材积累多、勤修改升格的学生常下笔如神、才思泉涌,而素材积累少,懒于修改反思的学生却要绞尽脑汁去“挤”作文。因此,复习时要注重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升格。
考前几天:回顾错题本、整理写作素材
考前几天以及考试的两天半期间,如何安排?
考前几天,建议同学们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回顾自己的积累本和错题本。积累本和错题本是同学们对重、难、弱点的整理,所以有必要再次进行整理和复习,逐一扫除自己的易错点、易混点、易忘点。
二要加大对识记类知识的记背和再回顾,如:古诗词的回顾可从诗词的意思、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及答题思路等方面进行。
三要整理自己的写作素材。从个人成长类、亲情类、友情类、社会见闻类、民俗风情类 、文学艺术类、事物感悟类等方面进行整理,争取每一类都有相应的素材。
四要整理自己做过的近三年广州中考真题卷和各区模拟卷。对其中的经典题,要巧妙整合,并适当做题,保持题感,提升速度和提高准确度。
五要提醒自己避免非智力因素丢分。如:名句默写不要写错别字,书写一定要工整、笔画清楚,不要因书写潦草而失分。
此外,考试的两天半里,希望同学们强化四种意识:试卷难易不惊的意识,做题先易后难的意识,细审题快做题的意识,答案步骤化、条理化、多角度化的意识。做到生理上吃好睡好精神好,心理上无论何事不急躁,出考场不对答案只备考。
心理:答题有章可循 别焦虑和自我怀疑
最后一个月,心态上,少数同学会认为语文要看要记的东西太多,但分值又不够多。
如字词考查包括六册书中读读写写和课下注释的词语,古诗词考查涵盖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85首课内外古诗词、39篇文言文、12本名著,内容之多会让一些学生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甚至有时感觉自己明明花时间去记背了但考试时却因遗漏、遗忘或粗心等原因而依然失分,一些学生便会产生努力勤奋与分数不对等的消极心理。
现代文阅读方面,一些学生有时会因不能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命题者的意图,以致对一些题目会出现答不出,答不全,答不准的烦恼,于是产生怀疑,难道是自己的阅读思路错了?为什么有时同类型的题目答题思路却不一样的?为什么抓不住作者的中心思想? 这些疑问会让学生产生焦虑心理。
而作文,一些学生会担心自己审题不准或怕一时找不到合适素材而心慌……
针对这些心理状况,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中考题型,让学生明白中考考查的主要是常考点和必考点,对某些试题中表述不大完善的参考答案,老师要进行适当合理地修改和调整,使其在不违背原文意思和命题者意图的前提下尽量符合学生的实际答题思路,且告诉学生现代文阅读答题思路有章可循,如:手法分析“术”加“阐”、作用分析“内”与“结”,词句分析“浅”跟“深”等。
对一些较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会局限于所给的参考答案上,只要言之有理会酌情给分,以此来增强学生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因材施教,加强面批力度、分层帮助学生。
另一方面,学生也要积极地自我暗示,经过近三年的学习以及系统的中考复习与强化训练,自己已具备了应考的能力,试卷上万一出现少数偏、难、怪的题目也不要慌张,“我难人亦难,千万别畏难”,只要沉着冷静,静心思考,就可拿足能拿的分数,取得理想的成绩。(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