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大未来|1小时生活圈渐行渐近,创新热土为创业者提供千里沃野
2021-05-16 10:5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新超级工程与新通关模式力促互联互通,“港澳药械通”等新政利好不断满足新期待

从香港科技大学走出的大疆、云洲两支创业团队分别落子深圳、珠海,十余年间,爆发出惊人的冲刺力,跻身无人机、无人船领域全球第一梯队,也成为了解粤港澳深度融合的生动切片。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出台一系列驱动“硬联通”“软对接”的制度创新举措,加大力度突破体制机制制约,打破创新壁垒,促进湾区内人流与物流的汇聚交融。

随着人力、物力、资金和信息等要素跨地区流动更加顺畅,大湾区内开放共享水平不断提升,这片创新热土为慕名而来的创业者提供尽情挥洒的千里沃野。 

2021年05月16日羊城晚报A3版

畅通交通动脉
构建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交通运输网络是联通粤港湾大湾区三地11城的“动脉”,越发密集的高速交通网络让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

港珠澳大桥之后,珠江口再迎超级跨海工程——深中通道。天气晴好时,在珠江西岸的中山马鞍岛举目远眺,可以望见位于东岸的深圳前海。目前,两岸人员往来需要依靠航运或者借道广州南沙。

而未来深中通道建成后,广州、深圳、中山三地将实现海上交通互联,由中山市西部地区前往深圳机场的路程将由120分钟缩短至20分钟。

深中通道正在建设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珠三角已建成广佛肇、武深、河惠莞等5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核心区高速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8.9公里。

打通关键的交通节点,释放交通网络的交通效率,为了方便人员流动,深港正在探索新的通关模式。位于深港交界的新皇岗口岸建设日前正在稳步推进中,预计2023年建成。

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近日对外发布消息称,深圳结合皇岗口岸“一地两检”的安排,正在研究推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查验模式创新。与此同时,新口岸将成为一个立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未来计划引入两条地铁、三条城轨,建成后港人经皇岗口岸可直接乘地铁实现“无缝衔接”回港。

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开辟了大湾区便捷通途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摄

优化跨境服务
粤港澳居民共享新利好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深化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注重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不断满足粤港澳三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今年4月16日,“港澳药械通”新政落地后,首个获批药品“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和首款引入器械“磁力可控延长钛棒”运抵港大深圳医院。5月3日,今年9岁半的严重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小磊在港大深圳医院成功进行了手术,成为“磁力可控延长钛棒”的受益者,术后恢复良好。

2020年11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容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属临床急需、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及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仪器。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表示,“港澳药械通”项目将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通过该项目在港大深圳医院试点,促进湾区医疗同质化发展。据了解,除“首药、首械”之外,另外四款创新药物也已获得了审批,即将通过“港澳药械通”于港大深圳医院试点使用。

“港澳药械通”项目首药“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为患者解忧 图/港大医院

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社保费是粤港澳大湾区税银创新合作的又一成果,具有多币种自动结汇,零时差、零风险、零手续费的独特优势。

近日,珠海横琴在全省率先试点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社保费,澳门居民可足不出户缴纳社保。澳门居民杨先生登录广东省电子税务局,使用澳门特别行政区发行的银联卡缴纳了4月份社保费894.64元。这单业务的办结,标志着横琴成功试点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社保费。

在广东省税务局的推动下,横琴新区税务部门与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深入合作,对社保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改造优化,开辟“电子税务局+云闪付APP或银联在线支付”通道,港澳居民使用境外银联卡缴纳社保费只需几分钟。

【数眼看湾区 】

●截至2020年底,珠三角已建成广佛肇、河惠莞等5000多公里高速公路

●2024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中山至深圳车程将缩短至20余分钟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将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

【对话湾区人】

香港城市规划师追梦深圳:
青年人应把握大湾区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将是中国未来很重要的经济动力源,在工作上、生活上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近日,在美丽的深圳莲花山公交总站,由香港到深圳工作的城市规划师、深圳巴士集团副总经理马正源向羊城晚报记者分享了他在粤港澳大湾区成就事业的故事。

马正源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雪媛 摄

羊城晚报·羊城派:作为一名在香港工作多年的城市规划师,是什么契机让您来到深圳工作?

马正源:我曾在英国学习生活十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回到香港后在香港房屋署做城市规划师,参与了香港十大基建项目,见证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和变迁。

2000年前后,我参与了内地很多大型的公共交通规划工作,其中包括上海、广州和武汉的地铁规划,再后来我进入了香港九龙巴士公司,当时担任的是交通规划师和项目经理。

2015年,我作为港方高管被派驻深圳巴士集团担任副总经理,全面参与巴士集团的电动化转型,这几年来见证着深圳公共交通在绿色出行、标准化、智能化、国际化等方面的新发展。

羊城晚报·羊城派深圳巴士集团和香港多家巴士公司合作运营,您认为这样的合作给双方带来什么呢?

马正源:2005年,原来的深圳公交集团引进香港九龙巴士等众多战略投资者,改制组建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创新的举动。当年香港方的公司给深圳巴士集团带来了很多新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包括车辆维保、车辆管理等方面。

说回我们深圳巴士集团,自从2010年开始电动化转型之后,已经有很多经验可以和香港分享了。未来我觉得深港两方有很多互补的地方,尤其是深圳会有很多创新的尝试以及发展的机会。

羊城晚报·羊城派来深工作这么多年,您对这个城市有什么感受?

马正源:最大的感受就是深圳的发展非常快。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一次来深圳的时候,它还是一个没有怎么被开发的地方。转眼三四十年过去,深圳发展成一个很大型的国际化城市,可以说是沧海桑田。科技方面的快速发展让深圳充满创意和活力,我看到这个城市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好的。

出于工作的原因,我会特别关注交通方面,包括地铁和其他交通工具,这些新发展都佐证深圳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以绿色出行为例,截至2017年底,深圳已实现全市专营公交车辆纯电动化,全部1.6万辆公交车“轻装上阵”,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特大型城市中,首个实现公交全面纯电动化的城市。

羊城晚报·羊城派粤港澳大湾区多地交融之下,如何让更多港澳青年享受湾区发展红利?

马正源: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全球很多地方湾区发展的态势都非常好,我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将是未来中国很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

粤港澳三地有很多优势互补的地方,比如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就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整个大湾区无论在就业上、经济上还是生活方式上都会有更多的融合发展,青年人应该把握机会。

【大湾区故事】

全国首家三地联营律所 开法律服务跨区域合作先河

“法律服务应紧跟经济发展的脚步。”正是秉着这样的执业目标,一家三地联营的律师事务所落子珠海横琴。

这就是坐落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的中银-力图-方氏(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联营所”)。

它是由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澳门力图律师事务所和香港方氏律师事务所设立的全国第一家由内地与香港、澳门三地合伙联营的律师事务所,也是现时粤港澳大湾区内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中规模最大、港澳律师数量最多、业务范围最广的律师事务所。

据介绍,联营所目前有16名香港律师、11名澳门律师以及3名内地律师。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执业经验,而且精通多种语言。

“多元化的律师团队,可以为跨国、跨地区企业客户提供整体全面的法律服务。”联营所主任陈忆告诉记者,联营所的设立是“一国两制”实践下三地法律服务合作的创举,也是首次实现内地与港澳律师事务所强强联合,开创了内地和港澳法律服务的跨区域和跨法域合作。

联营所高级合伙人李焕江认为,未来会有更多港澳律师到大湾区内地城市执业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李焕江是联营所的高级合伙人。在他看来,联营所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港澳律师到内地工作,不仅能扩大自己的执业范围,更是开阔了眼界。

李焕江表示,如果只是在澳门提供法律服务,行业面相对来说比较窄,接触到的企业多是中小企业;而在内地,律所可以服务更多大企业,接触面也会更广。他认为,随着政策进一步放开,未来会有更多港澳律师到大湾区内地城市执业。

早在2014年,广东就已经开展了港澳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试点工作。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明确提出要“深化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

2020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办法》,符合条件的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可以从事一定范围内的内地法律事务。

澳门青年张思远自台湾大学毕业后来到横琴,在通过司法考试后成为联营所一名实习律师。横琴毗邻澳门,每天早上,张思远乘坐公交车从澳门出发,一小时内就能到达律所。他告诉记者:“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无限,国家政策好,我们有信心。”

“马”力全开 穗港打造赛马产业经济圈

清晨,上百匹来自香港赛马会的顶级赛马沐浴着广州从化的清新空气,在青草地上驰骋——这里便是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

全封闭管理的马场内,饲养着上百匹来自香港赛马会的顶级赛马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奇 摄

依托从化“无疫区”(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以下简称“从化马场”)是粤港澳大湾区马产业重点项目,于2018年8月正式运营,是目前内地最大规模、最高标准、最为完善的马匹运动综合体。从化马场为高质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强大“马”力,将加快构建穗港赛马产业经济圈。

从化马场占地面积约150万平方米,规模相当于200多个足球场,包括马厩、马匹医院、员工宿舍、人工湖、地下管线及行政配套设施等工程,目前最多可以容纳约650匹马。2019年,从化马场成功举办了世界级纯演示性速度马术比赛。

从从化马场的落成到世界级纯演示性速度马术比赛的成功举办,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不断深化。

5月14日,香港赛马会宣布,与广州市政府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马产业发展共同做出努力。

有关合作旨在通过充分利用赛马会的国际地位及广州从化马场的世界级设施,在广州建立一个商业上可行并可持续的国际级赛马体系,从而提升从化马场的定位,促使从化马场成为穗港赛马产业经济圈的发展核心,并为国家国际级赛马提供策略平台。

此外,广东省与香港特区政府也签署协议,宣布在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下,设立粤港马产业合作专责小组,推动大湾区马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马匹频繁跨境运输在国际和国内都没有先例,如何有效监管和保障安全,是两地海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粤港积极探索马匹动物通关、检测、检疫等规则衔接,探索创新跨境赛马“一体化”通关检疫监管模式,实现马匹“一次审批、多次往返”,赛马跨境通关时间压缩三成以上。近三年来,累计上万匹次马匹往返粤港两地。

为了更好地提供马匹服务,广东还积极争取香港赛马会自用兽医、饲料等特批政策支持,目前农业农村部已批准同意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在满足相关要求前提下,可直接进口香港批准使用的兽药、饲料相关物品,同时允许香港注册兽医到香港赛马会从化赛马训练中心提供兽医服务。规则的衔接使得要素资源在大湾区内自由流动起来,为大湾区马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从化马场巨大的集聚功能及溢出效应,有望催生区域内千亿规模的马业经济。未来从化马场将成为粤港两地联手打造“穗港赛马产业经济圈”的支点,成为广州乃至全省的亮丽名片。(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总策划 | 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 | 孙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起 莫谨榕 实习生 苏璇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