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作文| 少年你会伸出手,帮长者跨越“数字鸿沟”吗?
2021-04-30 20:1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将“无码通道”喻为“关爱之舟”的船桨,这一比喻十分恰切生动,比空泛说理来得亲切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某“黄金周”,有网友晒图并配文:“无锡。善……”引来3万多转发,有19万多点赞。图中显示的是无锡火车站对使用老人机、没有微信、无手机的旅客,即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开辟了一条专门的服务通道。此举迅速赢得普遍赞誉。

在“扫描二维码,走遍中国都不怕”的网络时代,社会上包括老人在内的弱势群体往往被遗忘、被无视;他们因“数字鸿沟”陷入窘境,遭遇诸多困难与不便。

你们的班级计划就此举行讨论会,围绕“无锡开通无健康码通道,为何能赢得赞誉?”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生习作】

关爱之舟,助渡数字鸿沟

□陈芷婷 广州市南武中学高二(3)班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此次讨论会上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关爱之舟,助渡数字鸿沟》。

2020年“十·一”黄金周,一句“无锡。善……”和一张无锡火车站开通“无健康码通道”的照片,在网络上激起千层浪,引来大量点赞和转发。

这是个“有码畅通无阻,无码寸步难行”的时期,无锡却为“走得慢”的弱势群体特别开通“无健康码通道”。这不仅向我们传递了科技的温度、关爱的温暖,也成功地向我们诠释了如何驾驭关爱之舟,助弱势群体渡数字鸿沟的真谛。

无码通道,如同用关爱之舟横渡数字鸿沟之桨,荡起一圈圈裹挟着温暖与尊重的涟漪。

有的老人在搭乘公交地铁时因无码被拒,不敢再次独自外出;有的老人因长途跋涉去交医保,却被拒收现金,因此寒透了心……对未知的恐惧,会推搡着他们与时代渐行渐远。

这一道道数字鸿沟,背后藏匿着的其实是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忽视。无锡“无健康码通道”的开通,荡入弱势群体心里的,却是温暖和尊重。这一举措无疑让现代技术有了温度,让“慢一拍”的人们,重新有了追上时代的勇气和力量。

无码通道,如同船桨,能助人搭上关爱之舟,顺利横渡数字鸿沟,因此激起了每个人心底的共鸣与思考。

同学们,谁能肯定,当我们变得老态龙钟之时,不会成为时代的“慢拍者”?那些老人们现在的模样,或许就是将来我们的模样。

将心比心,我们自然会因无锡“无健康码通道”的开通而感动不已,因自主挂号机旁有专人辅助挂号而倍感温暖,因“红色代办队”的服务而泪湿眼眶……这些行为不仅值得我们称赞,更值得推广。

只有让弱势群体不再因为数字鸿沟而处处碰壁、心存忧虑,我们才能够安心“变老”。

无码通道,如同一条用关爱之舟探索出的横渡数字鸿沟的航道,向人们提供了便利,也如指南针般为人们指明了方向。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用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帮助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跨越数字鸿沟、越过数字壁垒,技术触角到达不了的地方,才能同样充满真心和温情。”

无锡火车站用真心和温情之举,作出了表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积极响应,推行更多便利措施,荡起关爱之舟。

让每个人都能被温柔对待,让社会每一个角落都有善意与温度。同学们,对于那些已作出表率的行为,我们理当赞不绝口,更应鼓励宣传。与此同时,我们也可去做摆渡人,驾关爱之舟,载身边有需之人,顺利跨越鸿沟,到达幸福的彼岸。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图/视觉中国

【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无论是对材料的准确分析,还是与现实的相关联系,都紧紧抓住网友晒图的核心:“驾驭关爱之舟,助弱势群体渡数字鸿沟。”可谓审准了题意,抓到了重点。

作者无论是联系个别地方还存在着的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无视,还是联想到将来“我们”自己的模样,甚至写到在无锡火车站的真心和温暖感召下,其他地方呈现出的“善意和温度”,每一步都始终围绕中心,凸显立意。

题目写作任务明确,要求写一篇班级讨论会上的发言稿。因此,除了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外,作者还向同学们发出倡议:我们也要去做摆渡人。写作当关注生活,作文要先学做人,有了这样的倡议,写作任务自然圆满完成。

(广州市南武中学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 罗日明)

【非师点评】

作文材料贴近现实,命题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材料解读难度不大,讨论的立足点也给予了充分提示,但如何能够在“关爱老人”这一判断基础上,深入挖掘这一举动赢得社会广泛赞誉的原因、写出新和深则不易。

本文采用打比方的手法,将“无码通道”喻为“关爱之舟”的船桨,借此帮助老人顺利横渡时代的数字鸿沟。这一比喻十分恰切生动,比空泛说理来得亲切,符合“发言稿”这一特定的文体需求。

文中注重了层次结构的递进关系,条分缕析这一便民措施激发大众的情感、思考以及其指引性的价值,并能做到情理相融,文情并茂,说理不生硬。

适时引用《人民日报》话语,提升了发言的理论性和思想深度。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教研室副教授、广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邓玉环)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