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试验区六周年:“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超5000亿元
2021-04-23 19:2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以全省万分之六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1/4的外资企业和1/3的实际外资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戚耀琪
实习生 詹楚芳

4月23日,广东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对外发布,广东省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张劲松在发布会上表示,广东自贸区成立六年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制度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广州南沙汽车码头。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摄

实施全国最短外商投资负面清单

据介绍,六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在国际化营商环境、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粤港澳深度合作等领域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性、系统性改革创新,累计形成了584项制度创新成果,348项在全省复制推广,4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2020年,70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省政府向三个片区下放了三批134项省级管理权限,实施全国最短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率先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对52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着力打造“无证明自贸区”,实现企业注册登记“零审批”、政务服务“零跑动”、业务办理“零证明”。

2020年,据第三方机构评估,与2019年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相比较,广东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便利度模拟国际排名第11名,其中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跨境贸易等6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汽车平行进口量居全国前三

据介绍,六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门户枢纽功能大幅提升。打造“线上海关”创新贸易监管模式,实现324项海关事项线上办理,助力国际贸易新业态快速发展,全球中转集拼业务量超过1000亿元,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占全国1/5,汽车平行进口量居全国前三。

建设“离港空运服务中心”,启动“陆铁联运”,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一港通”,构建了连通大湾区辐射泛珠三角的“海陆空铁”大通关体系。

2020年,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2%和35%,启运港退税和国际航运保险税收等重大政策落地实施,南沙获批全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南沙港。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摄

六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跨境资金流动更加安全高效。试点了几乎全部全国重要的跨境投融资政策,率先探索跨境贷款、跨境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跨境股权投资等可兑换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领域从贸易拓展至投资和金融交易,实现碳排放权跨境人民币结算、‘熊猫债’募集资金在境内使用、‘点心债’募集资金回流。

2021年,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

自由贸易账户体系(FT)获批扩容,累计办理全口径跨境融资超过236亿元,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结算额超过4000亿元,跨境资产转让1242亿元,FT账户业务金额达到2130亿元。

六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与港澳制度规则对接。设立了全国首家港澳资控股或独资的银行、证券、基金机构,首家港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港资相互保险社和港资独资船舶管理公司,创新开展粤港澳跨境支付结算、跨境车险和医疗保险、跨境住房按揭、跨境医保试点等。

2020年,新入驻2944家港澳资企业,认可589名港澳导游及领队执业资格,累计为港澳71家建筑企业和270名建筑专业人士进行了执业备案,入驻了693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团队。

深圳蛇口。羊城晚报资料图

自贸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成型

在各项经济指标方面,广东自贸试验区一直保持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列。2020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固定资产投资1292.12亿元;税收收入1019亿元,增长27.6%;外贸进出口3412.8亿元,增长4.1%;新设外资企业3146家,实际利用外资79.36亿美元,以全省万分之六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1/4的外资企业和1/3的实际外资。

经过六年的发展,广东自贸试验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成型。南沙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航运能级不断提升,2020年,广汽丰田四线、五线加快建设,3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210多家生命健康企业入驻。

南沙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投入使用,四期全自动智慧码头开工建设,新增9条国际班轮航线,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721.68万TEU。

前海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物流等总部经济,至2020年,累计引进7218家注册资本超亿元企业,持牌金融机构251家,认定总部企业114家。

横琴大力发展医疗旅游产业,至2020年,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186家,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接待游客超过8千万人次。

珠海横琴。张婷 摄

经过六年的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城市新中心功能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广东自贸试验区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0亿元,打造联通大湾区各城市的快速交通网络,重点功能区、城市配套设施等服务保障功能显著提升。

2020年,南沙大桥建成通车,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国际金融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加快建设。

前海规划建设“六镇双港”,建成前海国际会议中心、深港基金小镇、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妈湾跨海通道工程顺利推进。

横琴“澳门新街坊”民生项目开工建设,澳门莲花口岸搬迁至横琴,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启用,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分部。

专家建议:
加大技术投入着力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奎喜发布了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指数研究和编制报告。报告显示,南沙片区、前海蛇口片区和横琴片区各项业务稳步推进,大部分指标较2019年均有提升。

报告通过口岸效率、通关环境、贸易功能转型、辐射带动效能四项指标对2020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水平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以2019年(基期)为100计算,2020年(报告期)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总指数为107.31,较基期提升7.31。从各片区情况看,南沙片区、前海蛇口片区和横琴片区各项业务稳步推进,大部分指标较基期均有提升。

2020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口岸效率指标得分111.84,比2019年提升11.84。2020年区内企业进出口平均用时显著减少,经营性收费金额大幅下降, 口岸效率企业感受度不断提升, “单一窗口”业务全面开展,贸易单证无纸化实现全面覆盖。

2020年通关环境评价得分102.75,比2019年提升2.75。 其中南沙片区的“规章制度设置”指标得分最高。这反映了广东自贸试验区在简政放权和减少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方面一直表现出色。

规章制度设置情况指标和经认证经营者(AEO)企业数量得分提高幅度相对较大,分别提高了12.63和3.80。这反映了广东自贸试验区在完善规章制度设置和经营者企业认证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贸易功能转型得分105.16,比2019年提升5.16,表明对外贸易规模和质量得以持续提高。2020年,新业态企业数量的增幅相对较大,比2019年提高8.80, 其中,南沙片区该指标的表现尤为亮眼,得分高达100,比2019年提高32.45,反映了贸易新业态发展迅速。

2020年辐射带动效能指标得分105.70,比2019年提高5.70。 其中,总部企业数量指标提升4.79,表明广东自贸试验区对企业总部进驻的吸引力正逐步增强。此外,自贸区制度创新数量、货运水平和国际直航航线条数也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政策建议上,肖奎喜认为还要加大技术投入着力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大力改善通关环境,支持新型贸易业态集聚发展,全面提升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效能,加大对贸易转型升级、 金融领域创新等方面的政策研究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