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风数字“达标”还不够,消灭“尿酸石头”是目标
2021-04-20 13:2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痛风治疗,碱化尿液才是关键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方霖楷 甄晓洲

每年4月20日是“全民关注痛风日”,这是因为“420”正是诊断高尿酸血症临界值。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古洁若教授表示,痛风治疗,仅仅是数字达标还不够,碱化尿液才是关键,能溶解和预防尿酸结石的形成对人体器官伤害,这需要全程规范的疾病管理。

临床上,患者经过正规、足疗程的降尿酸治疗,大部分患者可将药物逐渐减少至最小剂量维持治疗,也有部分患者停药后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综合管理可维持较好的血尿酸水平。

痛风日健康讲座现场

“达标治疗”只是个开始

许多患者已懂得“痛风需要降尿酸”,但对“尿酸怎么降、降到什么度”往往一知半解。随着“达标治疗”理念的推广,医生会向患者传递降尿酸的目标——

1.一般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应控制在360μmol/L以下。

2.已出现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者应控制在300μmol/L以下。

3.单纯高尿酸血症应尽量控制在420μmol/L以下。

4.注意血尿酸应不低于180μmol/L。

临床上,部分患者在接受降尿酸治疗后,血尿酸数值确实有所下降、达到“正常水平”。此时患者往往以为治疗成功,自行停药,导致血尿酸“反跳”、痛风症状反复,不得已再次接受降尿酸治疗。事实上,这并没有实现“达标治疗”。

痛风治疗需强调降尿酸

“达标治疗”的本质,不是“暂时的数字达标”,而是“持续去库存”。

人体内有一个“尿酸仓库”,因每日饮食和体内代谢,人体会产生一定量尿酸;而人体会通过尿液、粪便等排泄一定量的尿酸。当人体尿酸产生量过大,或排泄能力不足,“滞销”的尿酸就会积累在体内,时间久了就形成了数量可观的尿酸库存。

患者可以通过化验得知“血液尿酸过高”。但许多器官、组织中,都存在“尿酸库存”,例如病变关节、皮下痛风石、肾组织尿酸结晶、尿酸性肾结石等处,都含有大量的尿酸盐成分,而它们并没有直接体现在血液化验数值上。

所以,治疗上不能满足于“血液化验正常”,而是要坚持不懈地清除“尿酸库存”,这才是“达标治疗”的目的。

患者要关注肾脏病变

部分痛风患者肾脏有较多的“尿酸库存”,包括尿酸结晶和尿酸性结石。尿酸结晶慢慢聚集、块头变大,就成了“尿酸石头”。

尿酸在肾脏聚集可引起尿酸性肾病,也可引发尿路梗阻、尿路感染、肾绞痛,时间一长会损伤肾脏“排毒”功能。而随着肾脏功能的下降,尿酸等毒素的排泄也随着减慢,导致体内尿酸进一步积聚,反过来又加重肾损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要警惕的是,在痛风性肾损害早期,病人往往无症状。而尿酸性肾结石多为“X线阴性”,也就是说,拍X光片不容易发现,容易漏诊。

早期患者化验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也在正常范围(一般肾功能下降到50%以下时,肌酐才会开始升高,所以肌酐等肾功能正常不等于没事)。病人一旦出现夜尿多、浮肿、腰痛、乏力、血压升高、肌酐升高等情况,提示肾脏病变已到相当程度。因此,治疗痛风时须关注肾脏病变。

图/视觉中国

“祛酸护肾”治疗需个体化

在痛风治疗过程中,除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尿酸治疗之外,对许多患者而言,碱化尿液可能有助于祛酸护肾。

在酸性较强的尿液中,尿酸不容易溶解、排泄。对此类患者,服用恰当的药物减轻尿液的酸性,有助于促使尿酸溶解、排出体外。适度地碱化尿液,对尿酸性肾结石有治疗作用。

“临床上有些病友服用碳酸氢钠(小苏打)来碱化尿液,该做法值得商榷。”古洁若说,“因为小苏打口服之后,会迅速与胃酸起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饮料的原料之一)和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大部分没被人体吸收,碱化尿液效果欠佳。”

同时,碳酸氢钠含钠量相当于食盐的65%左右,长期服用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水肿、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另外,碳酸氢钠和胃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能引发打嗝、胀气、恶心、呕吐,甚至诱发溃疡出血、胃穿孔等。大量碳酸氢钠中和胃酸,可能引起碱中毒。停药之后,胃酸可能反弹性增加,诱发胃病。另外,大量服用小苏打,可能增加含钙结石形成的风险。

事实上,碱化尿液还有其他更优选择,如枸橼酸氢钾钠、枸橼酸钾和枸橼酸钠等。碱化尿液效果较好,可增加尿酸溶解度,溶解尿酸结石,有效预防新结石形成,更适合需要低盐饮食的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患者长期应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