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来一补”从这家手袋厂走出,见证东莞改革历史|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
2021-04-15 23:5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东莞太平手袋厂以“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饮上了对外加工贸易的“头啖汤”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程行欢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4月15日,跟随着“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的采访队伍,记者来到活动的第二座城市东莞,探访太平手袋厂陈列馆。

走进陈列馆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中国对外加工第一家——太平手袋厂”的大字。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加工贸易形式,“三来一补”就是从这家位于东莞的普通手袋厂走出,并在广东乃至全国遍地开花。

东莞太平手袋厂陈列馆

“三来一补”的落地始于一道考题

故事要从1978年7月讲起,彼时国务院颁布《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经广东省外贸局、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引荐,港商张子弥来到东莞县二轻工业局,为自己手袋品牌寻找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进行转移生产。

太平手袋厂的四名老员工相聚太平手袋厂陈列馆

在太平服装厂,张子弥为女工们出了一道题,要求在没有任何图纸和说明的情况下,复制一个欧美流行女式手提袋。太平手袋厂陈列馆馆长黄良仁介绍称,“两位员工熬了一个通宵,最终赶制出手袋,张子弥先生对于太平服装厂的技术和效率感到非常满意,决定开展来料加工业务”。

东莞太平手袋厂陈列馆

据了解,太平手袋厂陈列馆是纪念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的专题陈列馆,于2019年12月18日落成启用。

东莞太平手袋厂陈列馆

记者在现场看到,馆内展览面积500平方米,采用独特的陈列布展方式,175米的展线,采用场景化、情景化和信息化手段,将当时太平手袋厂的生产设备21台、手袋78个、档案资料65份、老照片100多张及各类生产工具配件等500多件老物品组合陈列,全景纪实再现太平手袋厂的加工生产、日常管理等细节,展现了太平手袋厂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按件计酬模式提高员工积极性

在运营机制方面,太平手袋厂实行按件计酬,打破了大锅饭。现场导览员告诉记者,当时张子弥考虑到手袋厂的产品质量好,但效率不高,于是打算效仿香港的加工厂采用按件计酬方式,员工的积极性由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家通宵达旦地生产。

东莞太平手袋厂陈列馆

资料显示,在广东省一般学徒工的平均工资才25元/月的时候,手袋厂员工的工资已经达到了六七十块钱。展板显示,据张子弥回忆,当时有个工人一个月领了70元,不敢花,说领导干部一个月才60元,有的才38元,“我比领导拿得还多,哪一天厂里要把钱要回去,花光了怎么办”。

东莞太平手袋厂陈列馆

作为太平手袋厂第一批员工,苏秀仪告诉记者,在太平服装厂的时候,她每个月工资只有32元,到太平手袋厂之后她的工资一度涨到了100多元,“大多数员工都享受到较好的生活品质,比如我当时从蛇口购置了一台三角牌电风扇,价格是430元,还采购了17寸黑白电视和洗衣机”。

东莞太平手袋厂陈列馆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太平手袋厂的厂长和职工们以“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饮上了对外加工贸易的“头啖汤”,也见证了整个东莞乃至全国的“三来一补”工业的起步,这是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重要历史,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