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品评城市,十院士指点未来!城市创新发展院士峰会在穗召开
2021-04-10 23:2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广州:2030年超半就业人口或可30分钟内到达工作场所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广大宣

4月10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指导、广州大学主办的城市创新发展院士峰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峰会以“创新推进城市高质量建设,实现广州城市创新发展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主题,汇聚了何镜堂、周福霖、崔愷、郭仁忠、杜彦良、孟建民、陈湘生、吴志强、岳清瑞、庄惟敏等10位院士在内的城市建设发展领域的顶尖专家,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教育局、文化广电旅游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和广州大学部分专家学者参会。

关注城市升级改造,院士大咖“头脑风暴”为广州支妙招

何镜堂院士主持交流讨论环节,各位院士和专家就广州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战略,提升城市枢纽能级,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以及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等问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提出了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真知灼见。

何镜堂院士

周福霖院士提出,在城市创新发展进程中,应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问题,树立永不松懈的防灾意识,并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城市风险评估体系,有的放矢地推进城市改造。

他还向记者透露,近期正在进行创新性的研究,以求减少地铁对其上盖建筑产生的震动影响。“通过研究它的振动规律,用技术解决切实的民生问题。一是地铁震源实现减震,二是房屋本身采用震动隔离。我希望以后的地铁建成后在这方面可以做到零投诉。”

吴志强院士以《创新城市高品质评估,引领未来大湾区建设》为题,结合全球创新城市、区域创新群落的发展趋势,就广州的现有发展状况、创新发展策略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崔愷院士提出,在广州城市更新中,要同时推进“补短板”和“强特色”,传承城市文化,加强城市创新氛围的孕育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培育。

“创新是城市发展最基本的动力,创新的根本是人的思维。”孟建民院士表示,广州创新发展要跳出现在、立足未来,对广州未来三十年五十年的发展作出预测。庄惟敏院士结合广州公共空间改造的相关实践提出,城市空间改造应该更加关注改造空间内部,注重人民利益和民生诉求,推进可持续发展。

郭仁忠院士从全球、全国、大湾区等不同视角分析广州的城市发展定位,并就城市更新的主要问题、信息技术对城市提升的作用、城市文化建设等进行了深入阐述。

峰会现场

各领域专家建言献策,汇聚创新力量

除了与会院士贡献智慧火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在峰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他们围绕进一步落实广州“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以“四个出新出彩”引领各项工作全面出新出彩战略部署,聚焦广州在国家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定位与举措、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新要求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学、土木工程、轨道交通、城市安全、城市环境和智慧城市等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为广州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创新力量。

“(广州)预计2030年可提供高质量发展产业空间3.4亿平方米,50%以上的就业人口可在30分钟内到达工作场所,达到国际一流城市水平,可新增107所优质中学,98家三级医院,比现状翻了一番。”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杨伟强表示,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广州坚持规划引领,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全国首个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城市打造创新高地、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高强度补齐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会上,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分别以“城市更新 广州行动”“聚焦老城市新活力,创新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为题,报告了广州城市建设发展情况,展望了广州未来城市发展愿景。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告诉记者,理想的城市模式应该对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利用采取审慎的态度,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余地,因此城市建设的集约紧凑是很重要的。同时,城市应该是功能复合型的,而不是单一功能区,这样才能产生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

峰会现场

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指出,城市与大学共生共荣共成长。面向“十四五”,广州大学将深入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和“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两大创新枢纽,地理空间信息与智慧生态环境、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数字经济与智慧管理、数字技术与岭南文化艺术等六大交叉创新平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高质量发展新型智库,强化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建设,让大学智慧更深度地对接广州城市建设、城市创新与城市开放。

“今天的峰会集思广益,为广州创新发展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智库观点,必将促进广州更人民、更文化、更安全、更青春、更未来、更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表示,城市规划和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看到全生命周期的城市愿景。

屈哨兵总结说,本次峰会“众专家品评城市,十院士指点未来”,在深度交流研讨和观点碰撞中,呈现了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作为未来城市的精彩对话,凝聚了更多关于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的共识,将更好地推动广州深入实践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