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新书院、院士任院长、享创新工场,华工这个校区今年招新400人
2021-04-09 17:4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新增3个热门的前沿交叉学科专业,所有专业通过综合评价招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华轩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631”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新增本科招生专业与计划数、何镜堂院士担任2021级新生书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今年的招生录取和培养计划“干货满满”。4月9日,华南理工大学举行2021年综合评价招生媒体见面会,详细介绍相关情况。

经教育部批准,今年华南理工大学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5省市深化开展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即“631”综合评价录取。采取该方式的8个招生专业均设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以下简称“国际校区”),共计划招收400人。

华工国际校区

新增3个热门前沿交叉学科专业
所有专业通过综合评价招生

华工党委书记章熙春在会上表示,“今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国际校区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其中,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是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

据介绍,国际校区采用在地国际化办学范式,即:立足中国实际,融合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沉浸式国际化成长环境,使全体学生在本土接受国际化教育。国际校区2021级学生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需的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将获得华南理工大学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与其他校区证书完全相同。

今年,华工在国际校区采用综合评价招生,从招生录取、学生培养到毕业去向等对校区办学进行优化升级,全面启动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国际化办学的新路子。

此外,华工聚焦前沿交叉学科,新增3个招生专业。2021年在国际校区招生的专业有8个,包括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的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微电子学院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未来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均为当前热门的前沿交叉学科专业。

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今年新增专业。8个专业共计划招收400人,其中广东省250人、上海市16人、浙江省36人、山东省58人,江苏省40人。

“国际校区所有专业均通过综合评价招生,在提前批填报。”副校长李正表示,此举既为拥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限,让学生拥有更多成功的可能,同时也不影响普通批次的录取,多一次选择的机会。

新成立铭诚书院 何镜堂院士任院长

会上,华工党委副书记陶韶菁介绍称,2021级新生将进入国际校区成立的第二个书院——铭诚书院,接受“现代书院制+全员导师制”的多重培养,在书院将得到文化浸润、环境熏陶、品质养成及多元培育。值得一提的是,书院首任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担任。

据悉,铭诚书院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平台。院名“铭诚”,院训“铭信至诚(铭信立世,至诚至真)”,源自《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据介绍,书院推行“德才兼备、知行兼修、通专兼顾”的全人教育理念,融入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集成配备了学习室、活动室、图书室、谈心室、咨询室、研讨室、办公室等功能房,致力于打造“50米文化养成圈”“100米运动成长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社区。

“多元化素质教育体系、多姿多彩的第二课堂,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又为我们与同学、与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以及补充了许多课外知识,利于我们探究兴趣以及未来。我觉得国际校区是把学生放在C位落实的校区!” 2020级学生肖扬说道。

创新工场2.0今年建成
规划“智能机器人”等25个实训模块

“华工是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华工学生的一大特质是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章熙春说。据了解,国际校区正积极打造创新工场(Innovation Factory,简称I.F.),为学生提供条件设施先进的科研平台,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目前,国际校区已建成拥有化学中心、物理中心、电子电工中心、计算机中心等涵盖各类实验室52间、设备2120台套的1.0版创新工场,目前正在建设2.0版创新工场,即国家示范性工程创新训练中心。

2.0版创新工场致力于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将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等先进制造技术引入教学实践环节。

同时,规划设计“一工厂三平台”,包括“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机器学习”“3D打印”“数字化加工”“传统加工”等25个实训模块,采用全天候24小时“智能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华工国际校区创新工场

国际校区将充分发挥独特的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和国际交流资源,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学院、跨校园、跨国境的交互实践模式,注重培养链与创新链相融合,引导学生开展前沿探究、创新训练、竞赛驱动与创业孵化。2.0版创新工场计划于2021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未来,国际校区还将建成融合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商业培训、管理培训等创新创业实践的3.0版创新工场。华工19级本科生李金鹏表示,国际校区的教学、科研活动和创新氛围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的思想逐渐成熟,对世界的认知逐渐建构起来,并且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方向。这让我每天的生活都有目标和动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