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廖培金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她是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工作人员,每年清明都是工作最忙碌的时候。他是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工作人员,每年清明都主动穿上志愿者的黄马甲,来到拜祭场所为市民提供各种志愿服务。
8年前,他们因清明结缘、相恋,如今有了一个美满的四口之家。8年来的每个清明,他们都并肩作战,今年也不例外。
连续奋战20余天
为市民解答清明预约问题
杨贺春与殡葬行业结缘,最早要追溯到2012年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本科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社会学专业的她,选择以殡葬改革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过程中也增加了对殡葬行业的了解。
2013年毕业后,杨贺春在广州市公务员招考中看到市殡葬管理处的岗位,出于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和兴趣,她便报考了这个职位。“家人也很支持我的决定。”她说。顺利入职后,杨贺春从骨灰撒海的业务咨询开始做起,2019年起,广州市上线骨灰撒海常态化服务,她也一直跟进这项工作。
今年清明,广州首次推行祭扫预约服务,杨贺春所在的部门参与其中。“因为是第一年上线清明祭扫预约系统,很多家属不熟悉平台流程,会打电话前来咨询。3月17日中午起,有关祭扫预约的热线电话就一直没停过,我们一共15人全员上岗,还加开了一条服务热线,24小时提供咨询服务。”杨贺春说。
作为一名党员,她始终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冲锋在前。有时接到咨询,电话中讲不清楚,她还主动添加市民群众的微信,将详细操作演示的手机录屏发送过去,直到帮群众解决问题为止。
据统计,截至4月2日,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受理群众电话咨询6800多人次。“大部分人对我们的服务还是满意的。”杨贺春说。而这份满意,是她和同事们连续奋战20多天,没有休息换来的。
连续8年当清明志愿者
以行动予妻子陪伴
查验二维码、检测体温,为老人提供现场预约指引……这个清明假期,白志鹏比工作日还要忙碌。
4月3日是清明小长假首日,早上7时30分,刚刚结束夜班的白志鹏,顾不上休息,匆匆从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赶往市火葬场,开始他清明志愿者的工作。下午4点结束志愿服务后,他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加班到凌晨1点。
自2014年加入清明志愿者队伍,这已经是白志鹏承担清明志愿任务的第8个年头。据悉,广州市民政局每年清明都会举全局之力参与服务保障,除殡葬服务单位假期周末全员上岗之外,还组织局属单位年轻职工成立清明志愿服务队,白志鹏就是其中一员。同时,他还是市民政局清明应急小组的一员,清明假期和随后的周末也要留守待命。
“我家在北方,比较远,清明反正不回去,做志愿者对自己是一种锻炼,同时给孩子们做一个榜样,传递志愿服务的观念。”白志鹏说。
事实上,做清明志愿者,在相距不到1公里的距离内共同坚守,也是对妻子杨贺春的一种无声陪伴。
夫妻互相理解和支持
撑起一个幸福之家
2013年,同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白志鹏,与杨贺春同一批考入广州民政系统工作。“同梯队的我们都认识,但不是特别熟悉。当时连小杨的电话号码都没有,只是偶尔在QQ群里聊天,发现她还蛮开朗的。我是个外向的人,但小杨比我还外向,当时就对她有很好的印象。”白志鹏说。
2014年清明,白志鹏在清明志愿服务中与杨贺春有了更多接触,两人渐渐熟悉,并逐渐发展成情侣、结为夫妻。如今两人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大女儿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小女儿才1岁多。
谈到家庭,两人都因为太过忙碌而心有愧疚。“我已经连续上班20多天了,老公也是单位骨干力量,晚上经常临时有事而回去加班,所以最近都是靠公公婆婆帮忙带孩子,很感谢他们的付出。”杨贺春说。
去年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严格落实封闭管理,白志鹏在单位一待就是14天。那时,他们的小女儿才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白志鹏在家时,小女儿开始认爸爸了,但回单位值班14天后再回家,小女儿就连抱都不让抱了。“那段时间工作确实很辛苦,但老婆一个人在家带两个孩子更辛苦、更不容易。”白志鹏说。
平常日子里,有时夫妻俩的工作时间也刚好错开,比如妻子睡觉时,丈夫还没回来;丈夫睡醒后,妻子又不见踪影。杨贺春分享维持感情的秘诀,那就是“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白志鹏也表示,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好好做下去,一些特殊时期遇到的困难,都可以努力克服。
记者采访当天,白志鹏正在志愿服务岗位上解答市民的咨询,杨贺春在一旁不时为他整理衣领、擦擦汗。清明小长假即将结束,而夫妻俩之间的这份爱,将会绵延恒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