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点燃全国工运“星星之火”,5月1日再度开馆
2021-03-30 09:1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这个占地70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建筑历经中国革命的风雨洗礼,如今虽铅华洗净,仍留有中国工人运动的深厚底蕴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实习生 陈珂昕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曾育文

珠江河畔的越秀老城,与中国红色革命渊源颇深。中共三大会址、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公社旧址、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均坐落于此,宛若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广州历史与地理的版图之上,默默讲述着往昔的峥嵘革命史。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大门

走在越秀南路上,闹市之中的一栋黄色的小楼格外引人注目——门口牌匾写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此为曾在1925年5月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刘少奇所题写。

96年前的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其中一项重要议程即是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全总”),“全总”的成立正式实现了全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团结统一,“全总”在发展壮大工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起到重大作用,揭开了中国工人运动新的篇章。近日,记者走进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回溯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聆听这方热土上传承的红色故事。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大门

往昔峥嵘
高举革命火把,点燃全国工运“星星之火”

1925年年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汉冶萍总工会、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广州工人代表会四大工会向全国工会发出公告,宣布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大会到会代表281人,代表全国166个有组织的工会和54万多名有组织的会员,制定并通过《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决议案》等30多个决议案。同时,大会正式宣告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通过《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25人。“全总”第一届执行委员会选举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邓培、郑绎生为副委员长,并决定将总部机关暂设于广州。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外观

在“全总”的建设与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总”成立之初,共产党就在“全总”设立了党团,由邓中夏担任党团书记及“全总”秘书长、宣传部部长等职务。“这意味着在全国总工会内部的行政工作、宣传工作都是由共产党员领导并执行党的决议。”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宣教部副研究员郭小聪介绍。

此外,“全总”成立以后,数位委员长、副委员长都分赴各地汇聚工人力量,点燃工人运动的“星星之火”。如:刘少奇在当年5月底赴上海组建上海总工会及“全总”上海办事处,担任上海总工会总务科主任(即秘书长)的职务,领导上海工人运动。上海总工会还配合北伐战争,多次领导工人运动并进行了三次工人起义。

史无前例、持续时间16个月之久的省港工人大罢工,便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共广东区委共同领导。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全总”立即派邓中夏、杨殷到香港组织工人罢工,有效打击了香港的帝国主义势力。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1927年2月,“全总”北迁汉口办公,原址改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继续领导广东地区的工人运动。

蹲点见闻
旧址正提升改造,5月1日将再度开馆

推开越秀南路89号的大门,二层楼高的小洋房映入眼帘。这个占地70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建筑历经中国革命的风雨洗礼,如今虽铅华洗净,仍留有中国工人运动的深厚底蕴。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外观

近百年前,刘少奇曾在二楼左侧的秘书处办公,写下著名的《工会组织法》。无数工会同志曾在建筑正门的“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前为牺牲的工农烈士默哀。“打倒帝国主义”“工人阶级大团结万岁”“争取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自由权”等声声呐喊,时至今日犹在耳畔回响。

“全总”旧址纪念馆此处原为“惠州会馆”,建于清末民初,曾为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1925年10月,“全总”由大德东路迁至此处二楼办公,直至1927年其北迁武汉时,这里都是全国工人运动和全国工会组织的“心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旧址进行修缮,并辟为纪念馆,于1959年10月向群众开放。1988年,“全总”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大门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正在实施新一轮保养维护、陈列展览提升改造和技防、消防系统提升改造等工作,致力于打造全国性工会专题展示中心和纪念中心。

改造提升后的“全总”旧址纪念馆,将以全新的面貌亮相。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也是全国一次、二次、三次劳动大会召开的日子,更是“全总”建立96周年纪念日,意义重大。因此,“全总”旧址纪念馆计划于今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据悉,届时将展出工人运动中使用过的徽章、旗帜等文物。同时,通过声、光、电等展示手段,让民众沉浸式体验当时的革命环境,全面、立体展示广州工会运动历史。

此外,作为建党百年的献礼,纪念馆还进行了一系列中国工人运动与中国革命的主题策展。“我们计划通过‘粤讲越了解’的粤语讲古展演活动,利用广府特有的非遗艺术粤语讲古的形式,以现场讲演的方式讲述工人运动先辈的故事,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运动的风采。”郭小聪说,纪念馆还会对广州起义和工人运动相关的馆藏文物进行梳理,筛选出多款文物以及文物建筑,进行红色文创的开发。

对话“守护者”
将“爱党、爱国、爱城”理念传递给年轻人

羊城晚报·羊城派:您是如何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结缘的?

郭小聪:2000年毕业后,我来到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工作,后来曾被派驻到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在“全总”旧址纪念馆内工作期间,我才开始研究、钻研工人运动史以及“全总”在广州的这段历史,直到现在我认为自己也没有完全了解这段历史,越深入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内容去研究。

羊城晚报·羊城派:那时的纪念馆是什么样子的?

郭小聪:作为一幢砖木结构的历史建筑,全总旧址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例如从一楼通往二楼只有一个楼梯,每次只能容纳不多的人数上楼参观。我平时的讲解工作很平淡,但有时候听到观众说:“你讲得很好,希望你们好好保护旧址。”也会觉得很值得。

纪念馆改造提升完成后,我还将回去继续为它服务。相信这次改造提升后,纪念馆也将会以全新的面貌和参观者见面,迎接党的100周年华诞。

羊城晚报·羊城派:“全总”选择在广州成立有怎样的背景?

郭小聪:第一,广州具备充当全国工人运动中心的社会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作为近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及其代表的主要诞生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广州已是全国工人最多的地区之一。广州也是我国最早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之一。

第二,国共合作为广州成为全国工运中心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广州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富有革命传统。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广州成为中国大革命的中心。

羊城晚报·羊城派:您觉得这段工运历史能给当代的年轻人传递怎样的价值?

郭小聪:一个是讲奉献。工人运动最大的意义是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无私为国家奉献。另一个是“爱党、爱国、爱城”,工人运动除了争取自己的权益,还展现出争取民族平等、国家平等的精神,这对当下年轻人是比较有意义的,也是我想传递给他们的价值理念。(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总策划 | 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 | 孙璇
执行统筹 | 林洁 马汉青 胡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