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红围:日寇战火焚烧仍耸立,遇叛变“红色电波”化险情
2021-03-26 09:4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如今,以红围为中心,将打造红色文化核心区、乡村旅游体验区、民宿休闲度假区等八大功能区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文 通讯员 赖金艳 杨兰 曾卓

走进韶关始兴沈所镇沈北村,远远就能看到一栋铁红色的围楼,方正厚实、岿然屹立。抗战期间,中共广东省委机关迁往韶关,红围曾先后作为广东省委机关、粤北省委机关以及省委电台所在地,在指挥广东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硝烟散尽,红围这座经受日寇战火焚烧的“红色堡垒”兀自耸立。风雷激荡的红色过往和烈火焚烧浑不怕的革命精神,至今仍在红围脚下这方热土上传承不息。

往昔峥嵘  领导全省抗日救亡运动

始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升鸿介绍说,红围的“红色记忆”主要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日军攻陷广州,为适应抗战形势需要,中共广东省委机关迁往韶关。之后几年时间里,因国民党掀起反共浪潮,韶关特务活动猖獗,广东省委为安全起见于1939年搬到南雄瑶坑办公,后又于1940年春夏之交迁往始兴红围。

黄升鸿表示,红围原名“奠安围”,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围楼共五层,有房屋96间,整座围楼用鹅卵石、糯米、红砂岩的砂浆砌成,整体呈砂红色,因此当地百姓俗称“红围”;更深层次原因则是,这里曾作为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旧址,在指挥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抗战时期的“红色堡垒”和“红色指挥所”。

红围航拍

据了解,当时红围的一到三层都有当地老百姓住,中共广东省委机关设在第四、五层楼房里。时任省委书记张文彬和机关人员住四楼,省委电台设在五楼。1940年底,广东省委在红围召开会议,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指示,撤销中共广东省委,分设中共粤北省委和中共粤南省委,均属中共南方工委领导。

黄升鸿介绍称,中共广东省委和粤北省委先后在红围开展了一系列重要活动,在领导全省人民抗击日伪顽三股敌对势力方面卓有成效。在红围附近的冼屋围和红围北面的江口墟举办党员干部学习班,学习中共中央《论政策》等文件,宣传共产党坚持抗战的各项方针政策,并且建立起20多个秘密交通联络站。

始兴县史志办主任单小红介绍,粤北省委机关1941年春迁往韶关后,省委电台仍留在红围执行任务,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电台发送电报100多次,密切了粤北省委与各级党组织的联系,对开展敌后武装斗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期间还发生过一件惊心动魄的事。

“1942年5月,中共南方工委组织部部长郭潜被捕叛变,粤北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特务逮捕了中共粤北省委书记李大林等人。电台负责人黎柏松闻讯后,连夜从韶关赶回红围,通过电台紧急向党中央、南方局报告有关情况。”单小红说,周恩来作出“停止活动,分散人员,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指示后,粤北省委又按指示用各种方法通知有关党员分别疏散,防止险情进一步扩大。

1945年2月,始兴沦陷,日军两次侵入沈北村,地下党员和进步村民组织沈北村抗日自卫队奋力抵抗。日军攻占沈北村后,纵火焚烧红围。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围楼结构受损严重,之后红围破败,只剩四面墙壁顽强挺立着。

蹲点见闻  打造红色文化核心区

随着近年来红色历史文化学习的兴起以及旅游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红围及周边革命历史遗迹成为热门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前往游玩、学习及开展党日活动的个人和团体。

从免费的“义务讲解员”到拥有沈所镇红色革命遗址管理员和解说员的正式身份,数十年来,陈培育一直默默守护着红围、八一村革命历史展览馆、外营惨案旧址围楼等红色遗址、遗迹。他说,对于红围这座革命岁月的“红色堡垒”,当地一直保护有加,2008年底,当地开始筹建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

2009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红围得到维修和保护,并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红围旧址修复保护工程正式落成。2011年4月,红围成为首批省级党员教育基地,还被列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始兴县对红围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布展提升,培养了一批红色讲解员,并设立宣誓墙,将之作为当地红色革命遗址教育基地进行重点打造。

始兴县还对原省委地下交通站日新小学、八一战役旧址进行修复,并举办“寻找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围楼文化旅游节,全方位展现以红围为中心的当地抗战故事,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黄升鸿介绍称,2019年红围所在的始兴县沈所镇开展了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初步规划和申报工作,将以红围为中心,对周边红色革命遗址群进行修缮和布展提升,辐射带动辖区红色文化的挖掘传承,打造红色文化核心区、乡村旅游体验区、民宿休闲度假区等八大功能区,“以红色事迹+旅游体验的方式,探寻丈量英雄足迹。”

对话“守护者”
我要一直守在这里

羊城晚报·羊城派: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做讲解员的?当时是出于什么原因考虑的?

陈培育:1947年我出生在沈所八一村,父亲是村里的游击队员。在我出生的前两年,我们村外营围楼发生一起惨案,112名群众被国民党军队杀害,其中就有我的家人。从记事起,母亲就给我讲这些事情,所以,从小我就对村里的历史和遗址情况非常熟悉。也是这个原因,我经常被村委叫去,免费为外地游客讲解这段历史。

刚开始没有身份、没有工资,就算这样,我也坚持去讲解,就是想让年轻人知道,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老前辈为我们浴血牺牲是为了什么,是怎么换取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共广东省委机关迁到红围期间,日新小学是一个地下交通站。2006年,县里在日新小学建立八一村革命历史展览馆,当时红围、展览馆和外营惨案旧址围楼这些革命遗址缺一名管理员,大家不约而同都举荐我去,后来我就成了沈所镇红色革命遗址的管理员和解说员,这才有了正式身份。

羊城晚报·羊城派:您的工作包括哪些内容?现在年纪大了,准备什么时候退休?

陈培育: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我们八一村革命历史展览馆打扫干净,再到红围修剪草地、清理杂草、扫垃圾,再到八一村革命烈士陵园搞卫生。如果有游客来了,我就去做好解说工作。

我年纪大了,耳朵也有点不太好使,说话声音就比以前大,他们开玩笑叫我“大声公”。这几年,我在深圳的侄女也经常打电话来,要我去深圳养老,我不愿意去。我要一直守在这里,直到守不动的那天。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