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李冰娜 通讯员 粤环宣
固体废物处置是影响城市绿色发展的一大难题,而“无废城市”是一把钥匙,开启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大门。
3月25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广东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通报广东“无废城市”建设总体安排,介绍深圳建设试点工作经验。
3年完成试点,6大任务助推“无废城市”建设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金銮介绍,“无废城市”是指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设“珠三角无废试验区”,将珠三角所有城市纳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范围,同时鼓励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同步开展试点工作。
据悉,《工作方案》明确试点目标是:
到2023年底,各试点城市在推行绿色工业、绿色生活、绿色农业,培育固体废物处置产业,推行固体废物多元共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主要农业废弃物有效利用。
无废试验区协同机制初步建立,区域联动不断加强、合作更加广泛深入。
陈金銮表示,“我们的考虑是重在促进各种‘无废城市’建设模式的探索。”比如,深圳作为国家建设试点,要初步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的发展模式,率先为特大城市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示范经验。
而珠三角其他城市,要重点在推行绿色工业、生活及培育固体废物处置产业、推行固体废物多元共治方面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示范模式;对于粤东粤西粤北城市,则因地制宜在实施绿色园区、矿山、农业及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建设模式。
陈金銮指出,为实现试点目标,结合广东城市特色,《工作方案》提出6项任务:
一是推行工业绿色生产,加快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二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三是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推动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
四是加快设施建设,推动固体废物收集处置能力匹配化。
五是完善机制体制,推动固体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六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处处长罗世衍表示,“生活垃圾是固体废物中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无废城市’建设、固废处置与普通市民息息相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十分关键。希望广大市民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深圳试点先行成效显著,固废无害化处置能力增加一倍以上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和化学品处处长林卫强介绍了深圳自2019年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取得的初步成效与相关经验。
“我们直面短板弱项,以最大力度提升利用处置能力。”林卫强表示,深圳面积仅1997平方公里,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以建筑废弃物为主的固废产生量非常高。
深圳以试点建设为契机,新建投产46个项目,将各类固废本地无害化处置能力提升到6.5万吨/日,资源化利用处置能力提升到14万吨/日,均比试点前增加了一倍以上。
“同时,我们也加强区域和城市间的协同处置,打通了城市间固废设施的资源共享,实现了各类固废100%无害化处置。”林卫强介绍,其中,深圳原生生活垃圾实现全量焚烧和零填埋,建筑废弃物也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危险废物本地收运处置能力增长31%,污水处理厂污泥实现全部资源化利用和零填埋。
在生活垃圾方面,出台《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强制开展分类管理,在5500多个居民区设置2.2万个分类投放点,建成中转及处理设施122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量达到1.6万吨/日。
在建筑废弃物方面,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了建筑废弃物限额排放制度。
在绿色发展方面,清理淘汰1130家落后企业,完成604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认证139个绿色制造体系,建设1426个“无废城市细胞”,提升绿色低碳化发展和生活水平。
此外,深圳以科技赋能智慧管理,全面建成全覆盖、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深圳在环保系统里投入1.58亿元全面建成智慧环保监管平台,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废、建筑废弃物、市政污泥等的GPS+视频等智慧监管设施设备和数据全部接进了大的智慧网络平台里,实行全过程的智慧监管,打造大数据库监管体系。”林卫强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