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广大宣
“希望你们用玩创新创业的心态去认识、体验和参与乡村振兴!”
近日,广州大学面向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该校博士生导师谢治菊教授表示,开设这门课程是引导学生成为乡村人才及其孵化器,鼓励学生到乡村去创业就业。
据悉,本课程是由广州大学扶贫育人团队与碧桂园乡村振兴学院联合打造的校企协同育人实践课程,课程以“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校内+校外”“常态+项目”的方式开展,结合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与实践要求,引导学生切身体验“接地气”的创新创业。
从扶贫育人到人才振兴,为学生打造“基层体验2.0”版本
根据课程设置,该门课理论教学占30%,实践教学占70%,理论教学以谢治菊教授团队和省级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以开展乡村振兴的企业人员、社会组织、致富带头人、产业负责人、驻村干部或项目设计人员现场教学为主。
为普及中国脱贫攻坚过程与成效,凝练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智慧与精神,广州大学扶贫育人团队曾用10余年在全国10多省调研获取的500多万字素材,面向全校23个学院开设了《中国扶贫密码》课程,将生硬的扶贫理论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案例,构建了“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课程育人与精神育人”的五大育人体系。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乡村振兴的实施元年。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广州大学扶贫育人团队打造了《中国扶贫密码》课程的2.0版本——《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
“乡村振兴的短板是人才,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才振兴,为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将在脱贫攻坚阶段感受到的情怀、体验到的精神、实践过的场景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谢治菊告诉记者,本课程在为学生讲解理论政策、开展现场教学、提供实践场地的基础上,还将为有兴趣有意愿有能力开展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平台与资源。
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助力打造乡村人才振兴孵化器
“本课程力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担当意识和公共精神,鼓励学生争当乡村人才振兴的孵化器,引导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农村去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资源。”谢治菊介绍说,课程期间,学生将会到碧桂园集团援建的乡村振兴基地如清远英德市连樟村、鱼咀村等开展实践教学。
“这样做的目的,意在引导青年学生了解乡村、关注乡村、投入乡村、奉献乡村,力争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有担当、有活力、有情怀的高端人才。”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集团扶贫办常务副主任、国强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罗劲荣如是说。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大学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努力打造“政产学研创”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平台和“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四维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已初见成效。
该课程成为了广州大学扶贫育人团队与团省委、省扶贫办、市社科联、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广州荔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联合重点打造的大型育人活动“乡村振兴·青年担当”的系列活动之一。(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通讯员供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