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江华
心脏性猝死因其发生急骤而意外,极易被怀疑为暴力性死亡,引发案件当事方的纠纷、上访;但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暴力性死亡则被误认、伪装或掩盖为猝死,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但再精细的伪装,最终都会露出破绽,正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羊城晚报记者第二站走进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采访法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成建定教授团队。先介绍下成教授团队,该团队二十年如一日,集中力量科研攻关心脏性猝死的精准病因诊断,取得了突出科研成绩,并应用于猝死相关案件的法医学精准死因鉴定及猝死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在疑难复杂、社会影响重大案件的鉴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今天呈现的第六个故事,是成建定教授团队经手的一个案件。
2019年3月某日上午,在广东清远某县农村,50岁出头、独居在家、平素早起的A一直未见出门。中午13时左右,A被住在附近的兄弟发现死于床上,随即报警。警方勘验现场后,发现了死者煎煮的中药汤及剩余的中草药,初步请当地药房人员查看系常见中药材;检验尸体后判断死亡约发生于凌晨2-5时,排除了暴力性他杀的情形,初步判定为猝死,并建议家属委托第三方司法鉴定机构查明猝死具体病因。
接到委托后,成建定教授率领鉴定团队及时赶赴当地开展鉴定工作。在案情调查中,了解到死者近两年时有轻度夜间咳喘不适,近期有时会自行购买西药或中草药服用,从未正规就医。
经详细的尸检,鉴定团队发现A体格较健壮,但心脏存在病变(左冠状动脉分支管壁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约40%),未发现明显的暴力性损伤。解剖检验结束后,警方、家属及鉴定团队有了第一印象:A可能因冠心病急性发作导致猝死。
回到实验室,鉴定团队对A的血液样本和组织器官样本进行了更为精细的毒物化学和组织形态学检验。血液样本中未查见常规毒物、药物成分;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外,组织器官未查见其它明显的病变。这时,所有的发现均把A的死亡指向冠心病猝死。
有着猝死鉴定和研究丰富经验的成建定,对各检验样本做了全面的梳理和复核,认为死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较轻微,亦未见急、慢性心肌缺血的典型征象,冠心病猝死存疑!死者指端重度紫绀,双肺局灶性气肿,提示存在明显窒息、呼吸衰竭征象,尚不能完全排除影响呼吸功能的毒物中毒。
成教授着手联系当地警方,请警方将现场发现的尚未煎煮的部分中药送到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进行精准排查。几经波折,邀请到精通中药学的会诊专家,经形态学鉴别,发现中药里存在可疑的钩吻根茎!根据这一重大线索,立即开始精准检测,果然在死者血液样本及当天服用中药的剩余药渣中检出钩吻碱子成分!
至此,拨开迷雾,水落石出,A并非冠心病导致的心脏性猝死,而是死于钩吻中毒所致的中枢性呼吸衰竭。
警方随即展开深入调查,全力追查售卖该中药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以确保公共安全,避免危害到更多无辜群众。
“ 权威专业的司法鉴定为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公共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成建定对记者说,法医师一定要力求专精于某一项鉴定技能,牢记忠诚于法律和事实的初心使命。(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