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内分泌治疗药物进医保让患者安心
2021-03-02 18:5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部分内分泌治疗药物价格下降约85%,这将大大有利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乳腺癌新发患者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患者数量多,生存期长,这让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负担也成为全球最大,尤其是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成本更高。

据记者了解,3月1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已经纳入部分内分泌治疗药物,其价格下降约85%,这将大大有利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图/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四五十岁是发病高峰,都市女性成高发人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乳腺癌达到226万例,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中国是乳腺癌大国,2020年新发乳腺癌约42万例,并导致近12万人死亡,位居中国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一位。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00-2011年间我国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以每年3.9%的速度增长。据研究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30岁之后开始明显上升,45岁-49岁年龄组达到顶峰,随后回落,在60岁-64岁年龄组达到另一较低顶峰,年龄别发病率呈“双峰”状。与欧美国家女性乳腺癌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并在70岁以上达到发病顶峰的趋势不同。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内科乳腺病区主任王树森教授介绍,我国女性的乳腺癌的高峰发病年龄比欧美国家年轻至少5岁-10岁。城市女性的发病比农村多,以广东为例,广州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我国的乳腺癌年轻患者的比例相对西方会更高,四五十岁是发病高峰,小于35岁的乳腺癌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西方。

我国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比国外提前5年-10年 图/视觉中国

超过6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需长期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死亡率远低于肺癌、肝癌等传统癌症,5年生存率超过80%。王树森教授分析,究其原因,部分得益于乳腺癌筛查普及早,让更多患者在早期就能够得到确诊,大幅提高生存率;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治疗手段多,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乳腺癌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慢性病。

据统计,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是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在《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 ( 2015 年版) 》提及,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占60%以上。

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对于化疗敏感性差,内分泌治疗成为其重要治疗手段,其可以改变激素依赖性肿瘤生长所需要的内分泌微环境,是缓解肿瘤进展及降低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大部分乳腺癌患者需要接受内分泌治疗。”王树森教授说。

王树森教授 图/受访者提供

进入医保,内分泌药物降价85%

术后的乳腺癌患者使用内分泌治疗可减少复发风险。目前国内外各大指南均推荐,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至少应坚持5年,但是经济负担却成为阻碍患者和医生选择内分泌治疗的重要原因。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研究显示,乳腺癌高居癌症治疗总费用榜首,而且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成本更高。

令人欣慰的是,这一困境目前得以破解。王树森教授表示:“在新版医保目录中,已纳入氟维司群、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托瑞米芬等临床常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3月1日起执行新版医保药品目录,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在广东的医保报销比例可达85%左右,患者每个月自费金额仅需一到二成,大大减轻了治疗负担。”

王树森教授希望,随着新版医保目录的实施,会有更多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能够从标准内分泌治疗中获益。(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