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雪媛
校医是校园卫生健康促进的守门人、引路人,不久前广州终于实现了中小学校医全覆盖,但校医难评职称,队伍难“稳”难“优”。1月28日,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戴秀文提案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研究并设立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
戴秀文介绍,目前广州中小学校近1600所,中小学生约160万人,2020年全市学校配齐配足校医近2500人,实现了“有”。但由于校医专业原因,虽长期工作在教育系统,但缺乏临床科学研究,在参与卫健系统职称评定时难以与医疗系统专业人员竞争,严重影响职业发展与专业发挥,校医。
她表示,校医普遍存在职称晋升难,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首先校医职称晋升难,优秀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承担学校卫生健康促进工作。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现有的校医群体都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卫生健康工作性质不同于医院等医疗机构,面向的师生群体都是健康人群,在校园开展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将缺乏临床实战经验,若套用卫健系统的职称评审制度,由于缺乏临床经验、科研研究,在针对某一学科的职称评审中,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往往难以与医疗系统专业人员竞争。由于职称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导致优秀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担任校医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
其次是现有的校医群体由于缺乏继续教育、教研活动,普遍存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根据《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要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需要接受不少于十二天或者七十二学时的专业学习(专业学习指: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新理论、技术、信息,以及行业内不同类别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在学校工作的校医,一是缺乏卫健系统的继续教育信息,导致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二是卫健系统的继续教育内容多偏向临床学习,与学校卫生健康促进工作相联性不大,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在教育系统缺乏校医系列的教研活动,工作经验不能得到充分交流,横向与纵向均未能形成合力。
第三是部分学校无法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导致参与学校卫生健康促进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受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部分学校由于卫生室场地受限、医护人员配备数量不足,无法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导致新入职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办理执业证或者资格证的注册手续,无法按要求考取执业医生,职业生涯发展受限。
如何实现校医从“有”到“优”的发展?她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研究并设立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由卫健部门牵头帮助学校加强校医室的建设,从源头上拓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的条件,在卫健系统开设符合学校卫生健康促进工作的继续教育。由教育部门牵头,设立统一的校医教研活动、开设符合学校卫生健康促进工作的继续教育,给予校医成长空间,不断提升校医工作水平。(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