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急诊大厅突然倒地,抢救+开通血管一气呵成,70岁心梗阿婆获救
2021-01-24 19:5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冠心病患者遇到胸闷、胸疼急性发作,切记不要自行前往医院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实习生 黄士
通讯员 彭福祥 潘曼琪

1月18日早上8:35分,70岁的张阿姨一走进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大厅便突然倒地,没有了心跳、呼吸,医生、护士“零耽搁”进行抢救,气管插管、心肺复苏、除颤……一气呵成,不到10分钟张姨就恢复了意识,并迅速为她开通了堵塞的血管,目前已脱离了危险。

在我国,院外心脏骤停的病人生存率不到1%,张姨不幸之中的万幸是突发心梗后倒在了医院急诊大厅里,能第一时间得到专业救治。不过医生仍提醒,当冠心病病人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最好拨打120,不要自行前往医院,因为你未必会像张姨一样能幸运地走进医院才倒地。

不幸之中的万幸,患者倒在了急诊前台

1月18日早上8:35分,正是中山一院急诊大厅忙碌的时刻,分诊台的护士李艳兰正低头忙着分流患者。这时突然听到咕咚一声,以及一阵惊呼声,她抬头一看,只见一位阿婆倒在急诊大厅的地上。她急忙冲过去,和急诊大厅的保安一起将张姨抬进抢救室。

陪同张姨一起来医院的家人说,当天一醒来张姨就觉得胸口不舒服,因为张姨一直有冠心病,前几年还曾放过一个支架,她预感到情况不对,于是一早就让家人陪着她来到中山一院看急诊。张姨在前面走,家人提着东西跟在后面,没想到,一走进急诊大厅张姨就突然倒地、昏迷不醒了。

医护人员马上对张姨进行了抢救

争分夺秒恢复心跳、开通血管

正在值班的中山一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胡春林马上冲进抢救室。“没有意识!没有呼吸!没有了颈动脉搏动!情况十分危急,如果心跳不尽快恢复,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到6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就算救活也会留下后遗症。”

胡春林马上组织同事为张姨进行抢救,给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心电图监测显示张姨的心率为室颤,立即给予电击除颤仪。第一次除颤未成功,给予第二次除颤后,心脏恢复了规律跳动。张姨随后也恢复了意识,这时距离张姨倒地不到10分钟。

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张姨恢复了心跳

胡春林介绍,在心源性猝死中75%是由心律失常引起的,而在心律失常中有80%—90%的原因是室颤。张姨就是这种情况,后来血管造影显示她的心脏前降支血管有一段2厘米-3厘米的血栓,这是这段血栓导致她心肌缺血,进一步引起了室颤——心脏虽然在搏动,但是是在“乱动”,这种不规律的搏动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到身体的重要脏器,发生室颤4秒-6秒人的意识就可能丧失,而陷入昏迷。

患者恢复心跳后,心电图提示为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科立即启动下一步的介入手术治疗,积极做术前准备,将防止血小板凝聚的药物用鼻饲的方式让张姨服下。随后抢救的接力棒又交到了心内急诊PCI团队的手中,他们紧接着为张姨完成了支架介入手术。

冬季起床动作要缓慢,运动之前先热身

胡春林提醒,早上是心肌梗死高发的时间段,早上发生的心肌梗死占心肌梗死事件总量的30%-40%,可以说是相当高了。主要是因为夜间睡眠时血流缓慢且血液相对黏稠,早上醒来后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此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到早上时血药浓度达到最低值,容易出现血压波动,血压升高,也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因此,他建议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早上起床动作一定要缓慢,醒来后不要马上下床活动,可以在床上坐两三分钟后再起身下床。有晨练运动爱好的老人务必做好热身活动再开始。同时患者也要注意情绪上面的稳定,尽量保持平和的心境。

遇到胸闷、胸疼急性发作,切记不要自行前往医院

虽然张姨成功被救治,但是她这种自行前往医院的做法并不推荐,如果倒在前往医院的路途上,则十分危险,而路途上的颠簸或路途上心情的焦虑都可能增加猝死的风险。有些欧洲国家由路人实施的心肺复苏救治的比率达70-80%,而目前我国这个比例仍相对较低。

对于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当出现胸闷、胸疼时,正确的做法是尽快拨打120,就地安静休息、等待救援。“如果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达的过程中,突发了心脏骤停,身边的人应尽快开始做心肺复苏,不要担心自己做的动作不标准,‘做’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胡春林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医院提供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