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滇扶贫协作 | 148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广东帮扶云南交出脱贫攻坚高质量答卷
2020-12-24 00:2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广东结对帮扶的昭通市、怒江州现行标准下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曦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奇

粤滇协作,山海呼应。自2016年起,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珠海市和云南省昭通市、怒江州结对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如今,粤滇扶贫协作工作已经结出硕果,广东结对帮扶的昭通市、怒江州现行标准下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148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个贫困县全部脱帽。

12月18日-25日,广东省委宣传部与云南省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开展了“粤滇扶贫协作” 联合主题采访活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战略部署,犹如一条跨越时空的红线,将广东与云南紧紧地连在一起,双方结缘牵手,围绕共同使命,交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高质量答卷。

这批产自昭通本地的苹果被打包销往东南亚等国家

万人安置点的搬迁故事

12月20日,走进昭通市盐津县水田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新楼房,干净的街道和马路,各式各样的社区配套,小孩子在玩耍,老人在晒太阳,一幅安居乐业的美好画面。

田新区团结社区里老人们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拉拉家常

中山派驻盐津扶贫干部、盐津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文权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表示,盐津县水田安置点是昭通市9个万人安置点之一,搬迁贫困群众3068户14136人。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重中之重。

李永顺是去年搬入新居的。在入户采访中,他告诉记者说,他们家以前都是土坯房,住在高山上,冬天很冷,下雨天也麻烦,但是家里五口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很重,也没钱修缮房子。

“去年9月搬进来后,再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地爬山路,这里什么都有,配套设施齐全,再也不用为了买点东西要跑几十里路了。”

团结社区居民李永顺接受记者采访

“对于搬进来的贫困户来说,确实幸福,几乎都不用担心,提着扫把来搞一下卫生就可以拎包入住了。”

水田新区易迁点团结社区党总支书记林小琴告诉记者,中山市社会各界募集资金、物资折资600多万元为水田安置点3068户贫困户家庭配套“七个一”工程(一个电饭煲、一个电磁炉、一套沙发、一套餐桌椅、一张床、一个衣柜、一个鞋架),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生活物资紧缺难题,降低群众搬迁成本。

“新区安置点的易迁群众来自盐津县10个乡镇77个村或社区,其中包含18个少数民族约1000人,”水田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建管委副主任李永凡介绍称,动员搬迁是一大难题,他几乎走遍了这十个乡镇,算经济账,打感情牌,说教育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主动包车带群众来看样板房,打消他们的各种顾虑。

但是,搬进来后又要面临融入的问题。李永凡表示,各地群众生活习俗习惯差异较大,刚搬迁到新区时,不少群众面临着“融入难、转变难、适应难”问题。

“大家生活习惯不同,作息时间不同,很多东西需要慢慢去磨合。”林小琴告诉记者,不少老人家没用过电梯,刚开始都怕,怕按坏了要赔钱;有小孩子又觉得电梯很神奇,把每个楼层按键都按一遍,就在电梯里上上下下玩个不停。

在采访中,一个细节引起记者的注意。在路上,记者看到一个小朋友随手把糖果纸扔在地上,林小琴立刻走上前,捡起来并告诉小朋友要扔到垃圾桶。

“卫生习惯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娃娃抓起,也要经常对老乡教育,爱护家园,刚开始还有随意在楼道丢垃圾的情况,现在基本没有了。”林小琴说。

“感恩超市”的维系纽带

“为了让住户能更快融入,新区党工委和帮扶工作组也想了很多办法。”李永凡称,“感恩超市”就是其中一个办法,一方面能让住户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方面也能让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是一种维系的纽带。

感恩超市里社区的居民们正拿着“积分存折”准备兑换生活用品

记者看到,“感恩超市”建在新区管委会办公区旁,售卖的商品有衣服、洗衣粉、大米、粮油等日用品,不少住户拿着“积分存折”在排队登记结账。说是售卖,但这里不用现金,其实是“积分兑换”。

据介绍,群众按照规则赚取积分,用于兑换物资。积分以户为单位,每户群众基础分为100分,从易迁群众卫生习惯、政策知晓、弘扬传统美德、家庭美德、学生学习、就业创业等均作为评分标准,组织片区长、楼栋长、挂钩楼栋长、党员群众代表每月底进行检查打分。

积分只用于在感恩超市兑换等值物资(1积分兑换价值1元物资),一律不兑换现金。从去年启用至今,目前已有近1000户贫困户通过积分在该超市兑换了生活用品,商品价值约10万元。

陈文权表示,“感恩超市”里的商品由广东中山和云南盐津等地的爱心企业和个人捐赠。其中,中山发动中山本土企业、人士,先后募集了价值近400万元的物资,为超市启动开设提供了支持。

这种模式也是一种创新,会进一步激发易迁群众的内生动力,助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易迁群众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的步伐,营造和谐幸福新家园。

帮扶“小种子”结出累累硕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广东的帮扶工作组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产业。

12月21日,“粤滇扶贫协作”联合主题采访团来到昭通市昭阳区。在这里的苹果厂,记者看到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着,他们把这批苹果打包,准备销往东南亚。

这批产自昭通本地的苹果被打包销往东南亚等国家

自粤滇扶贫协作以来,昭通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标准现代化苹果产业,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的同时,依托“苹果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数十万群众通过就近就业、果树种植等实现脱贫增收。

苹果厂里的员工们正在流水线上加紧作业

东莞石碣镇挂职昭阳区扶贫办的帮扶干部邓炳炎告诉记者说,东莞帮助昭阳区引进苹果生产龙头企业海升集团,并投入2690万元,其中2600万元用于果园种植,90万元用于设备购买。

“该项目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进种植技术,培训农户,教给他们自身‘造血’的本领,目前已经有2600多户贫困户受益,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

苹果厂里的员工们正在流水线上加紧作业

此外,昭阳工业园区作为东西部协作的样板工程,由“一园、三片区”组成,规划建设用地38.14平方公里,在这里聚集了一批东莞引进的优秀企业。

首家入住昭阳工业园区的华坚鞋业厂

在粤、滇两省的推动下,通过双方对接洽谈和友好协商,亚洲制鞋龙头企业华坚集团于2017年1月12日与昭阳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首家进入产业园的企业。

21日下午,云南华坚鞋业厂长宋岳明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表示,公司从2017年3月1日正式运行,从入住园区到试生产仅用了40天,园区给予了5年免租优惠。

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余万元,共启动生产线16条,2017-2019年,每年招用本地员工450人(其中:昭阳区334人,昭通其它县55人,昭通市外17人),一般贫困户200余人,2020年招收用工200人,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以上。

鞋厂内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作业

此外,该集团计划投资5000万元,利用昭阳工业园双创园区第26幢共5515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一个鞋面加工生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解决当地就业500人以上。

数据显示,2020年1-6月,纳入园区管理的81户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2.49亿元,同比增长20.69%;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0.22亿元,同比增长28.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47亿元,同比增长27.56%;解决就业人数12000余人。

“台阶刻字”传递“师生情”

学校合唱队正在排练

扶贫要扶智。23日,当记者走进云南怒江州泸水市格力小学,看到了一群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举行足球比赛,不远处是学校合唱队在排练,还有小学生在练习当地的民族乐器“起奔”。

在这座大山环绕的学校里,歌声、琴声、呐喊助威声,与怒江的涛涛声汇聚一起,响彻在高黎贡山河碧罗雪山脚下。

格力小学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举行足球比赛

据了解,格力小学及格力幼儿园是由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为珠海援建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捐建的配套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满足了维拉坝易地扶贫搬迁点及周边各村对幼儿园及小学的教育需求。

维拉坝格力小学坐落在美丽的怒江边、高黎贡山下

“为了孩子们的教育,珠海先后派出了3批14名支教教师,其中包括一名广东华南虎足球俱乐部青训队专业教练。”

格力小学校长吴金凤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介绍称,2020年9月派出了3名骨干支教教师,分别是幼儿园副园长邹思茗,小学副校长王丰兵(语文学科),教导副主任朱秀红(英语学科),他们在幼儿园全科和小学英语、语文等教育教学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让学生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也让老师们感受到了珠海先进的教育理念。

记者看到,在操场的台阶上刻了一排排字。这是为什么呢?

支教老师许玉辉在其他教师的协助下刻下的汉字,是为了纪念,也是为了让孩子们牢记

来自珠海的副校长王丰兵告诉记者,这是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2500个汉字,这些汉字是去年来自珠海的支教老师许玉辉在其他教师的协助下刻下来的,就把字刻在台阶上,一来是为了留下一些纪念,二来是为了提醒学生不要写错,学生还可以用毛笔蘸水在“刻字”上临摹。

原来这其中蕴含着老师们的用心良苦,令人感动。

在格力小学,由珠海引进广东粤财投资控股200万元兴建的图书馆也特别有意义。2019年8月,珠海市支教老师梁伟明来到格力小学,为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梁老师提出了为学生创建“阅读存折”,通过阅读数量积分抽奖的创意。

image.png
广东粤财投资控股兴建的校园图书馆

“阅读存折”按照个人“阅读存折”的“存款”,阅读累计满2000个字就可以参与抽奖,奖品包含了彩色笔、羽毛球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这里成为了现实。目前,全校已经有400名孩子拥有了自己的“存折”。据了解,自格力小学建立以来,珠海市发动社会力量,共为孩子们捐赠了4万余册图书。

据统计,珠海累计向怒江投入财政、社会帮扶资金14亿多元,先后派出461名干部、教师、医生等到怒江开展扶贫和教育医疗帮扶。

目前,怒江全州26.96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24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独龙族、怒族、傈僳族、普米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