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18号、22号线隧道管片1/3为“番禺造”
2020-12-17 19:5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华南地区最大管片厂为大湾区地铁“造隧道”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仕
通讯员 徐大政

近日,正在飞速建设的广州地铁18号、22号线传来好消息,两线交汇的番禺广场站即将封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两条地铁的部分隧道管片就是在番禺制造。

目前,在番禺区石楼镇清流村,华南地区最大管片厂——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筑构件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为广州地铁18号、22号线隧道施工制造管片。30公里外的南沙大岗镇新宫围地铁18号线施工现场,随着盾构机的推进,一片片管片被迅速拼装成环,有机构成地铁隧道。

“广州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全线共需盾构管片约86000环,我们厂负责制造其中的30028环,约占全线总任务的34.9%。”该公司负责人韩波告诉记者。

探访地铁管片厂:智能生产,效率令人惊叹

广州地铁18号线全长60多公里,为广州速度最快地铁,时速可达160公里每小时。它自南沙万顷沙至广州东站,实现了广州中心城区与南沙新区的快速连通,未来还规划延伸到中山、珠海,是名副其实的大湾区地铁线。

“在地铁施工中,连绵的隧道由盾构管片一环一环连接而成。”韩波说,地铁盾构管片和建筑的其他混凝土构件一样,由钢筋骨架和混凝土在模具中浇筑成型。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筑构件有限公司管片厂区位于番禺区莲花山水道西岸,占地面积约111000平方米,水陆交通便利。根据功能主要划分为:生产区、水养区、存储区、地材存放区、综合配套区及其他附属设施等。目前,厂内有2座生产车间总面积达15241平方米,比两座足球场总面积要大,配备有4条“3+1”自动化生产线,若“全力开火”,每天可以生成100环、700片管片,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这座庞大工厂。在一座大型封闭车间里,通过智能化设备、机器人配合400余名施工工人制作钢筋笼,它们构成了管片的“筋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厂区每天加工约1455吨重的钢筋,在高峰期,每天就要消耗20辆12米重载板车满载的钢筋原料。

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就开始了管片预制工作。韩波介绍,从钢筋布料到模板支立,从混凝土浇筑到产品养护等,实行流水线作业、智能化控制。通过引进智能机械化系统,该工厂将工作效率提高了7倍,每日每道模具可以生产2.5番,是传统工艺的2.5倍,劳动力节省60%。据统计,全厂智能化率达40%,生产的管片合格率100%,优良率超过95%。

28天“出厂记”
管片先“蒸养”再水养7天

在厂区里行走,记者看到数座很大的水池,管片通过龙门吊机拖入其中“泡澡”。在航拍镜头中,整齐排列的管片静静地“站立”在清澈的水池,蔚为壮观。

这是做什么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完成预制后,每一个管片要在高温蒸养窖经过4个多小时蒸养,再经过出模静置冷却后,进入水养池。为防止开裂,它们需在水养池里足足泡7天。

据了解,该厂区共有三个区域16个水养池,两层立放,可同时存放892环管片。考虑到水养池数量多且需水量大,管片厂在建厂时增设了水循环系统,避免了因水养池中的水无法循环形成死水、滋生绿藻影响水质而造成浪费。

从流程上来看,一片盾构管片要经过模具脱模清理、涂刷脱模剂、钢筋笼吊装、预埋件安装、质量检查、混凝土浇筑、初次抹面、二次收面、覆盖塑料面膜、蒸汽养护、管片脱模、成品检验、水池养护、喷淋及自然养护等15道严格程序,一片管片才算完成了生产。

“成品检验后,我们要对管片表面进行修补,给它打打粉,美美容,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再送出去。”工作人员表示,水养工序之后,管片还要被运送至管片存储区进行喷淋、自然养护,在自然环境下晾晒21天才能算成品。一片管片从生产到出厂,需要经过整整28天。

神奇!每片管片都有二维码“身份证”

对于地铁这样的地下“巨龙”工程来说,每一片管片的质量都至关重要,不容有一丝马虎。

在管片存储区域,记者注意到,每一片管片上都张贴一张二维码。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相当于管片的“身份证”,用手机一扫,页面上马上跳出管片的型号、配筋型号、强度等级、厂家、班组、生产日期、管片编码等详细信息,一目了然。“每一片管片都实现厂家、材料等信息的完全可追溯。”

“我们坚持匠心制造,确保每一片管片质量上都是完美的。”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车间都精心梳理管片生产流程图,对关键环节进行考核把控。厂区还配备三环水平拼装台、抗弯试验台、抗渗试验台,每一片管片都经过严格检测,才能出厂。

为了提升管片生产质量,公司加大了技术攻关,破解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例如,地铁管片两侧处于模板死角,难免产生一定数量的气泡,这是质量通病,也是成型后的地铁隧道渗漏水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行业难题,技术人员开展了质量提升活动,多次组织科技攻关,他们先后进行32次试验,做出80余个试验品,最终科学调整了混凝土配合比,使成品每侧气泡处不大于8处,业内水平一般为20余处气泡。

为大湾区地铁提供完美的“每一环”

近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南沙大岗镇新宫围,这里是地铁18号线工程横沥站-番禺广场区间一处地铁隧道施工现场。

通过下井楼梯,记者来到地下30多米的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现场,隧道已铺设了数公里,轨道也铺展开去。

远远望去,隧道深处,灯光闪烁,盾构机正轰鸣作业,工人们忙碌着操作拼接机,掘进一环,拼装一环。随着工人操作,隧道一环一环向前延伸,“通过螺栓固定、注浆等等工序,确保每一环都绝对稳定、安全。”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工段盾构已累计掘进1690环,每环1.6米,共计2704米。这里拼装的地铁管片都是来自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筑构件有限公司广州管片厂区,这也是该公司参与大湾区地铁建设的一个缩影。

“我们将用心制造每一片管片,为粤港澳大湾区地铁建设提供完美的‘每一环’。”韩波说。目前,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筑构件有限公司承接的广州市轨道交通18号线和22号线管片预制任务已接近完成。此外,还积极参与珠三角城际琶洲支线、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相关管片预制供应任务,为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