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艾渝
今天(12月13日)上午,2020广州马拉松赛鸣枪起跑,有2万名跑者参与的广马成为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程马拉松赛事。
今年广马首次仅设全马项目,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来自中国的选手贾俄仁加一马当先,以2小时15分08秒的成绩夺得男子冠军,丁常琴以2小时35分21秒的成绩夺得女子冠军。值得一提的是,她和男子组季军关思扬是夫妻,今年刚刚领证,可谓双喜临门。
虽然今天广州的湿度较大,早上还下起了毛毛细雨,参赛者们对跑步的热情却丝毫不受影响。
曾几何时,跑步成为一种全民运动,清晨、傍晚的街道、公园,总能见到跑友的身影,各城市的马拉松赛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42.195公里的距离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也同时让更多热爱挑战的勇者投身其中。
作为奥运会历史最悠久的运动项目,马拉松考验的不只是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更是对意志力的一种检验。接下来,小缸蹭热点聊聊马拉松赛的那些历史趣事。
马拉松赛天生带“热血”基因
关于马拉松比赛的诞生,相传有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
马拉松是希腊的一个地名,公元前490年,波斯皇帝野心颇大,想要侵略希腊,就与希腊的军队在马拉松河谷附近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希腊军队因为外无援兵,所以这场战斗一直打得很艰难。
但由于希腊军队上下团结一心,且有不屈的意志和出其不意的计策,打了波斯大军一个措手不及,最终以少胜多,战胜了波斯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那时担当传令兵的Pheidippides奉命将这一胜利消息告诉雅典居民,让那些还在受苦的同胞们早些知晓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喜讯。
他不顾路途遥远,飞奔了一路跑到雅典广场,用他的最后一口气高喊:“高兴吧,我们胜利了!”然后便永远地倒下了。
之后,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同时为了悼念传达这一消息而牺牲的Pheidippides,在1896年第1届雅典奥运会上设立了这个项目。从此,“马拉松”成为现代奥运会距离最长、历史最悠久的运动项目。
不过也有部分学者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从历史上看,他们认为在马拉松战役中,波斯人在马拉松登陆,并袭击了希腊人。随后雅典军队出发去迎接入侵的波斯军队,并派了Pheidippides使者到斯巴达寻求支援。
在两天内,他被以徒步的方式派往,需要从雅典跑到斯巴达(约225公里)。斯巴达人也无能为力,Pheidippides返回雅典传达了不利的消息,3到4天内覆盖了约280英里(约450公里)。
希腊人在没有斯巴达人的帮助下,赢得了马拉松战役,但Pheidippides几天后才到达。相关的历史资料没有进一步提到,Pheidippides也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以传递胜利的信息。
误解可能是由于Robert Browning在1879年写的一首诗《Pheidippides》的流行,讲述了Pheidippides从马拉松到雅典奔跑的故事,传达了希腊人的胜利,并在传达胜利信息后死去。
受这些历史事件的启发,英国皇家空军联队司令部,在1982年的36个小时内测量了雅典到斯巴达的距离,证明了Pheidippides的奔跑可能性。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马拉松长跑都因此而来。
马拉松距离如何确定的?
马拉松平原至雅典的距离约四十公里,这也是现代奥运会马拉松长跑比赛最初的距离。实际上,直到第4届奥运会,马拉松才正式将距离定为42.195公里。那么这距离是如何被确定下来的?
原来,在1908年第4届伦敦奥运会召开时,英国的王室成员要观看马拉松比赛,大会组委会就将起点安排在温莎尔宫的草坪前,终点设在白城运动场,二者之间的距离为26英里,但要到王室成员面前还有385码,所以全程是26英里385码,折合后正好为42.195公里。
因而,42.195公里便成为马拉松比赛的长度。
但一场马拉松跑下来,大家也许会发现自己的计步器上的数据大于马拉松距离,夸张的时候会多跑两三公里,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马拉松赛道是按照某种标准丈量出来的,是沿着赛道的最短距离。在实际的赛跑中,参赛者很难一直沿着丈量线上跑,遇直道并线切换、弯道等情况,就会导致全程加起来多跑了。
别怪小缸没提醒你,参加跑步比赛时,琢磨怎么避免多跑也是提高成绩的一种策略哦~
元朝出现中国“马拉松赛”始祖
中国“马拉松比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朝,明朝陶宗仪在《辍耕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贵由赤者,快行是也。每岁一试之,名曰放走,以脚力便捷者膺上赏。故监临之官,齐其名数而约之以绳,使无先后参差之争,然后去绳放行。
“在大都,则自河西务起程;若上都,则自泥河儿起程。越三时,走一百八十里,直抵御前,俯伏呼万岁。先至者赐银一饼,馀者赐段匹有差。”
原来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旁边,还有一条绵延三千多里的驿道,从北京直达杭州。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起,元王朝的宫廷禁卫军“贵赤卫”每年都要在驿道上举行长跑比赛。
这条经历元明清三朝、共使用了六百余年的古老驿道上设有几十个驿站,从元大都(北京)首站开始数起,第四站为河西务(今天津武清),二者相距一百二十五里(约62公里),这是第一条线路。另一条线路则由元上都(今滦河上游)起程,距离则长约一百八十里(约90公里)。
这样的长跑距离比现代马拉松要长好几倍,却限在三个时辰(六小时)内跑完全程。比赛一般在凌晨三点就开始,早晨九点结束。虽然免去了白昼阳光酷烈之苦,却也并不轻松。
当然这也是值得的,因为忽必烈本人往往亲临现场颁奖,冠军能得到一块银饼,其它在限时内跑完全程的则能依名次得到数量不等的绸缎奖励。
而蒙语“贵由赤”的汉语意思就是“速跑者”“快行者”之意。这项赛事兼具了士兵的体能锻炼和军事训练的性质。可以说,元代的“贵由赤”赛跑是中国最早的“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吸粉力”越来越强
与欧美国家和近邻韩国、日本相比,我国的城市马拉松起步较晚,普及程度也较低。虽然1959年马拉松就已经列为首届全国运动会正式竞赛项目,但是马拉松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开展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1981年9月,中国田径协会举办了首届正规的马拉松竞赛——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至此之后,各地举办马拉松的热情也是一年比一年高。
1998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事进行了改革:面向全社会大众开放,允许业余选手参加比赛,比赛的限定结束时间由之前的3小时变成现在的5小时;增加了半程、迷你马拉松等项目。
这一改变的到来,使马拉松比赛取消了专业与业余之间的界限,真正的开始大众化、社会化,而不再是单纯的竞技运动项目,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接受并参与到马拉松运动中。
而正是因为这一改变,使马拉松比赛一直呈上升趋势发展。
2000年以前,全国只有7个城市创立了马拉松赛。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马拉松赛事呈井喷式增长:
2016年全年举行的比赛总场数达到了328场之多,参与比赛的总人次超过280万;到了2017年,数据更是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增长,全国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1100场,参赛人数超过500万人次。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举办1828场次规模赛事,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参加人次达712万。
近年来,我国城市马拉松热度一直处在一个飙升的状态。近两年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更是进入供不应求的火爆期。举办马拉松的城市官网因为过高的点击率造成了系统瘫痪、一小时内数万个名额被一抢而空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了。
现如今,能抢中热门城市马拉松比赛的入场券,都会被看作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
90后竟跑不过70后?
随着这几年马拉松运动的普及推广,大神、高手越来越多了。
根据《2019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 2019年在马拉松项目的完赛跑者中,总计有9703人次男性跑者跑进3小时,对比2018年增长了67.47%;女性跑者共计1806人次跑进3小时20分,对比2018年增长了63.44%。
一年翻了三倍,大神们请收下小缸的膝盖吧。
据报告显示,在马拉松项目上,无论男女,45-49岁这个年龄段的跑者最多,平均成绩也是最好的。而马拉松平均成绩最差的跑者年龄段为24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跑者,半程马拉松平均成绩最差的为25-29岁的跑者——这也让小缸想起了自己与五旬父亲在运动时表现出悬殊的体力差距……
一说起马拉松,大家容易想到远距离、长时间的赛跑。其实近些年,马拉松形式上也呈现多样化,有家庭跑、化妆跑、情侣跑、儿童跑、老年人健步走等,项目的设置充分满足了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年龄段跑步爱好者甚至残疾人群的健身参与要求。
另外还有高原马拉松、草原马拉松、垂直马拉松、环湖马拉松等各具特色的赛事。越来越多的人因马拉松赛的举办并通过赛事活动认识到马拉松的魅力,感受不同城市优美的发展环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马拉松运动受大众青睐的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马拉松运动毫无悬念地成为当下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活动。
运动时需量力而行,今天,你跑步了吗?
参考资料:
朱慧芳:《马拉松运动的体育功能与文化内涵》
韦霞:《我国城市马拉松赛发展分析》
张长清:《马拉松文化兴起的社会学探析》
郭嘉焱:《对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发展价值及其所在问题的研究》
汤文瑞:《关于当前我国马拉松热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