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生成美术馆!第一位被艺术唤醒的“植物人”也坐着轮椅来看展…
2020-12-13 09:4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我们并不把医院生成美术馆项目当成一个典型的艺术展览,而把它看作因缘的聚合器,让因此聚合起来的人,有一个奇妙的艺术历程”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妹妍  实习生 于宛莹

12月12日,由艺术家吴超和夏维伦发起的“医院生成美术馆”项目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展场和广东时代美术馆展场同步对外开放,展出包括影像装置、纪录片、档案资料、参与式艺术、绘画等在内的30多件艺术作品。

据介绍,该项目是以吴超和夏维伦创办的生命力研究共同体6年来实验成果和艺术作品为基础,联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时代美术馆等共同举办的艺术展览及学术交流系列活动。

艺术展览将从2020年12月12日持续至2021年3月31日。


“医院生成美术馆”现场,观众观看展出的艺术作品

不以艺术作品为核心的艺术展

“我们并不把医院生成美术馆项目当成一个典型的艺术展览,而把它看作因缘的聚合器,让因此聚合起来的人,有一个奇妙的艺术历程。”

项目发起人夏维伦强调,该项目不以艺术作品为核心,而是艺术精神深入生命、学科、社会秩序,创造新的可能性。

这一理念将贯穿展览始终。当天开幕式就是由现场观众共同完成的:每一位到场观众用滚筒刷蘸取各色颜料在白色画布上进行自由创作,待画布上所有空白被色彩填满,掀开便浮现“医院生成美术馆”七个大字,展览正式拉开序幕。

由现场观众共同完成的“医院生成美术馆”共绘

艺术作品分布在医院室内篮球场与三个临时搭建的白色帐篷里,从纪录片到声音剧,从艺术唤醒方案库到生命问题的随机讨论,从志愿者的日记到唤醒昆虫灵魂,全面展现项目的各个层面与维度。

影像装置《记忆之尘》是为昏迷与意识障碍的病人特别创作的声音艺术唤醒方案,通过大量的日常声音采样,配以抽象律动的色块,为病人在幽暗的意识状态中带来积极联想。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躺在病床上,想象自己在意识尚存、身体无法支配的情况下体验作品。

“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尝试在任何人类活动的地方,哪怕是医院,去生成美术馆,去生成这个时代的精神活动庇护所。”夏维伦认为,超越形式的艺术不再拘泥于创作一个作品,而把创造力解放出来,勇敢自在地进入人类精神领域去工作。

展出的影像装置《记忆之尘》

艺术与临床医学的双料先锋实验

在发起此次项目之前,吴超和夏维伦更为大众熟悉的跨界实验是“艺术唤醒植物人”。从2014年至今,他们带领团队个性化跟踪的4个植物人最后全部唤醒,甚至被许多植物人家属视为唤醒的“灵丹妙药”。

“疾病的现场,人类最脆弱最痛苦的角落,不应该只有医学孤身作战。” 2019年,执行全人唤醒的过程中,艺术家吴超写下了约4万字的工作手记,呈现跨学科合作的真实琐碎的面貌。

曾深度参与其中的音乐治疗师陈琛告诉记者,与传统的医疗模式不同,艺术治疗让医院更有温度,“虽然我参与实验已过去一年多,但今天看到纪录片还是非常感慨。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一小部分,他们在背后做出的努力不可想象。”

展览现场,艺术家带领观众完成人与人的“连接”

也基于此,吴超和夏维伦于今年发起“医院生成美术馆”项目,尝试让人文艺术进入医院这个特殊的场域,旨在通过艺术提高全社会对人文医疗服务的关注,“让各界人士超越利益去参与,在美好和善意中完成自我唤醒。”

“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比其他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院长陈大军指出,医院希望通过此次“医院生成美术馆”项目活动,能够进一步加强社会对“身心”观念的关注,推动人文治疗进入医院,吸引更多相关的专业力量、社会力量关注疗愈与健康领域。

“艺术唤醒植物人”项目中,首个艺术唤醒的植物人美美来到现场观看展览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