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城未来15年这样干!首场规划政策解读会上,六大专家献良策
2020-11-29 00: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首场《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政策解读会在北京举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通讯员 肖昆华、陈土华、饶凤珍

11月28日,首场《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政策解读会在北京举行,6位来自经济、社科、规划等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围绕《规划》进行政策解读,剖析知识城在“十四五”规划中的使命担当,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新机遇、新挑战,为知识城出良策、献良谋。

中新广州知识城,作为中新共建“一带一路”的新亮点、新加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平台,如何全面深化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城市发展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综改试验区”,如何打造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元素最集中的高地?在国务院批复《规划》后,知识城在“十四五”规划中将如何承担好使命担当?面向2035年的历史新征程工作如何开好局、起好步?这些问题,在首场《规划》政策解读会上有了答案。

用市场化改革思路破解矛盾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彭森指出,《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上体现了五中全会的精神,符合广州实际情况。

他建议,知识创造新高地重点是培育知识生产、传播、运用、服务和知识保护于一体的现代知识经济体系,包括引进一些国际知名的教育机构,创建创新型大学。

在国际人才自由港方面,重点是吸引和用好国际创新人才的激励和人才流动的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环境。湾区创新策源地方面,要重点形成基础科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发挥中新合作的独特优势,对接新加坡、港澳营商环境,创建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好的定位要有好的制度、好的机制保证。彭森指出,知识城要深化市场化改革,用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来破解发展当中的矛盾和问题,激发市场的创造力和高质量增长的活力和动力,实现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金融资源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配置,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真正发挥粤港澳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创造出更新的经验。

建立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

在《规划》中,打造全球知识产权高地被作为战略基点,提出要打造“立足广东、辐射华南、示范全国”的知识产权引领型创新驱动发展之城。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表示,要适应知识城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科技创新利益激励机制、产业应用便利化服务体系;适应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的规划取向,建设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使用、国际人才聚集利用新体制;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建立对港澳资本、技术、人才、数字、服务等市场要素单边率先开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知识密集型产业如何建立高端化、国际化、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的体制机制?

孔泾源用三个“适应”给出答案,即适应数字智能产业发展需要,创立先进制造业和增量制造产业体系;适应消费互联网向产业物联网转变及其业态特性,创新数字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深度融合体制机制,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先机;适应传统企业模式向产业链分工转变趋势,锻造高新技术产业横向、纵向分工和区域适度整合的产业集群和创新链、产业链集群。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
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应对当前,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谋划长远,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部署。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知识城应发挥其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征程中,承担新的历史使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超常规发展中的高新科技、知识经济驱动的重要创新引擎,创建国际一流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培育多批次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发展新机制,打造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发展理念集大成者
知识城是一座值得期待的新城

《规划》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这个战略定位,科学统筹不同区域的主导功能和发展重点,提出“一核两心多园”的城市空间布局。那么如何实现职能、交通、布局三大空间协调,促进高效利用,区域职能协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蔡立力指出,作为湾区创新策源地和广州核心创新平台之一,知识城要深入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发挥在技术创新、高端制造、科技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知识引领作用,以重要知识创新、基础研究为发力点,在大湾区内形成基础科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于一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知识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创新极。

《规划》特别重视城市设计,建立了特色风貌分区,蔡立力指出,知识城在空间布局上,构建“三山屏障、一廊骨架、蓝绿脉络、绿园点缀”的生态绿地结构;知识城中部打造知识创造与科技创新核,沿开放大道构建知识辐射传播轴,打造“一核一轴四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布局生产、居住、学校、医疗等项目,构建环境友好型产城融合格局。

肩负创新驱动发展使命
勇当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助推器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兴华提出,知识城应该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使命,形成全球的创新新高地,成为世界重要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助推器。发展路径上要力争国家重大科技资源布局,让项目落脚到大湾区和科技城,横向要注重和北京上海合作,形成科技创新的共同体,实现合作共享。

让制度保驾护航,加强科技、制度和规则的衔接,探索适应香港的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方面柔性复制香港的标准和做法,并且和国际最高水准接轨,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先行区。(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