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中国强!看这些“00后””10后”小朋友玩转机器人
2020-11-28 20:1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2020年第九届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成功举办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通讯员 钟志云

你会写代码,制作工业机器人么?

这些,已经成为00后,甚至10后的标配技能了。

28日,2020年第九届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线下复赛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

复赛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现场的情景是这样子滴↓↓↓

比赛分为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看下10后的小学生们写代码的样子,是不是很酷,很帅,很拽?

不禁让你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未来接班人们,真的很厉害。

这一次比赛的主题是制作一台可以进行识别、分拣和加工的工业机器人。

经过参赛选手们的巧手,完成了一台台有声有色的作品↓↓↓

大赛为参赛队伍免费提供相同的基础材料包,包括基础型和编程型两种。基础型的参赛队伍使用分立元器件,包括:逻辑芯片、驱动芯片、传感器等,通过逻辑电路来实现控制。

而编程型则使用Arduino、控制板、传感器等,通过编程来实现控制。参赛队伍根据套件所提供的零部件发挥各自创意,合作拼装完成一个符合主题的机器人作品,并模拟智能工厂的智能生产过程,完成产品传送、识别、加工等系列操作。不同的参赛队伍通过不同的结构设计和控制方法,提高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效率。

记者在赛场看到,参赛队伍的机器人作品形态各异,创意非凡。

澳門培正中学S2A队伍介绍,他们的机器人在运输平衡和色块识别方面花了不少心思,特别设计了一块板,并加装了一个木棍,帮助感应器更好地识别色块。他们还说,这次比赛给了他们很大的发挥空间,他们在重重的困难和挑战下,一次次解决问题,增长了不少知识。

虽然任务是制作工业机器人,但是记者发现,很多团队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思考。

中大附中高中队以长江中稀缺的野生动物扬子鳄为机器人的外观造型,并将激光雕刻技术应用到了机器人的铭牌制作。他们希望以此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也不要忘记环境生态保护。

广州石牌小学的指导老师焦金霞介绍说,他们学校的两只参赛队伍,分别设计了智慧农场和白衣天使两个主题,分别体现了同学们对于扶贫攻坚和抗击疫情的思考。

据介绍,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全省各地市及澳门地区的60支队伍300多名师生参加,同台比拼,竞技术、赛创意。

大赛于今年3月份启动,经过预赛教师培训、预赛选拔、省赛教师培训、省赛赛前训练等精心准备和选拔,19个地市及澳门地区的212个学校的320支队伍参加了线上比赛,通过“三场合一”的“云比赛”优选出60支队伍参加复赛。

复赛分功能竞赛和问辩陈述两个环节,功能竞赛主要评价参赛作品的检测准确率和工作效率,问辩陈述主要从作品的整体结构、外观造型、传送带设计和功能创新4个方面进行评审。

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最后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机器人队、广州市白云区广外附属小学雄鹰战队、梅州市梅江区黄遵宪纪念中学攀桂坊队、罗定中学致强队、澳门培正中学S2A队等41支队伍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一等奖。除一等奖外,大赛还评出二等奖61个、三等奖91个、优胜奖100个、港澳特别奖4个、园丁奖177个和优秀组织奖27个。

评委专家们从作品的主题性、创新性、实现性三个方面进行问辩评分,综合考量机器人整体结构、外观造型、传送带设计和功能创新。专家们一致认为,本次大赛作品除较好地体现了参赛选手对“工业机器人”主题的理解和发挥外,还体现了参赛选手将机器人功能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移植能力,更体现了参赛选手跨学科(STEAM)应用知识、技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出广东省和澳门地区中小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性强、动手能力强、文化艺术表现力强的特点。

专家们还引用黑格尔经典名言“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来激励广大科普工作者做仰望星空的人,面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和方法,激发创新热情,开启青少年智慧之门,助他们不断探索科学,探索未知,追逐远大理想。

广东科学中心副主任周震寰认为,本届大赛精彩纷呈、亮点突出:

一是立意高。大赛以“工业机器人”为主题,紧贴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需求,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紧跟机器人技术发展前沿,关注“中国制造2025”发展态势。

二是范围广。大赛前端链条吸引全省21个地市和港澳地区20000多名中小学生的深度参与,辐射人数不计其数。经层层推荐、选拔,受大赛规模限制,最终全省有19个地市和澳门地区的212所学校、320支队伍、1600多名师生成功报名参赛。

三是模式新。本次大赛线上比赛采用“云比赛”模式,在各中小学设立320个赛场,在广东工业大学设立80个端口的功能赛分赛场,在广东科学中心设创意赛专家问辩主场,“三场合一”的“云比赛”模式开创了全国科技竞赛的先河,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创新青少年科技竞赛形式的大胆探索。

四是意义大。本次大赛通过整合云计算、大数据、远程互动等多种数字技术,建立了一个有广阔时空的远程直播互动评审系统,为今后更大范围开展科技教育和科普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成功范本,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