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HIV感染者如亲人!广东累计收治7500多名HIV感染人员实行戒毒管理
2020-11-26 12:4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羊城晚报记者在艾滋病日前夕,走进广东的戒毒场所,探究他们是如何实现这个高难度目标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江华
通讯员 黄炳森、杨智明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记者从广东省戒毒局了解到,广东从2009年起,对场所内收治的HIV感染人员实行集中管理,收治以来累计集中收治HIV感染人员7500多人,目前持续保持“零交叉感染、零安全事故、零所内死亡”目标。

羊城晚报记者在艾滋病日前夕,走进广东的戒毒场所,探究他们是如何实现这个高难度目标。

引导艾滋病人服用药品

率先实行集中收戒
守牢安全底线

实现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管理安全、医疗安全相比其他戒毒人群难度大、压力重。

2009年起,广东率先将艾滋病戒毒人员分散管理改为集中收戒,坚决阻止艾滋病在所内的交叉传播,有效减轻了社会面的艾滋病防治压力。为了规范科学管理,广东省戒毒管理局出台了《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省南丰所民警洪勇锐谈道:“南丰所收治艾滋病戒毒人员十年期间,实现收得下、管得住、教得好。”当时,洪勇锐作为专管区的一名中队长,坚决扛起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2019年2月20日,广东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作为全省的病残戒毒人员集中收治场所正式启用,接过省南丰所的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管理任务,广东的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收治工作有了新的更好的保障和条件。

使用洗板机进行艾滋病病毒初筛实验

省南丰所民警王军民见证这个交接过程,他告诉记者:“越是面临工作移交,越是严格要求,树立站好最后一班岗意识,交接工作不仅要交人更要交情况,做到万无一失、滴水不漏、无缝衔接。”目前,除省四戒所承担艾滋病专管工作使命外,省女子所仍然承担集中收治女性艾滋病戒毒人员的重任,省三水所等单位承担了戒毒人员艾滋病筛查任务,从源头防控切断艾滋病传播。

记者获悉,省女子所不断探索创新艾滋病集中管理和医疗救治服务的模式方法,涌现出了“甜妞”(戒毒人员的别名)等一批保持良好戒毒操守、成功组建家庭、晋级为幸福妈妈的‘优秀毕业生’。

目前,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积极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民警防治政策培训率、戒毒人员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100%;加强与卫健部门的协作,加入医联体以及搭建医疗协作网,提升了艾滋病防治效果。省四戒所李耿然副所长接受记者采访谈道:“省四戒所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佛山中医院三水医院、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医联体或专科联盟,实现了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建设成广东司法行政系统唯一一个艾滋病确诊实验室,实现新入所戒毒人员HIV初筛率和HIV初筛率100%,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到96.15%,抗病毒治疗有效率95%,三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疾控中心要求。”

基层民警不惧职业暴露
勇担繁重的管理任务

在管理艾滋病戒毒人员的过程中,职业暴露的风险威胁着每个专管警察的生命安全,但许多民警都是主动申请到集中管理区工作的,有70多名民警职工是连续十多年一直战斗在集中管理的第一线。

省四戒所民警黄振辉从事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工作13年,他告诉记者:“我们的工作时刻存在着职业暴露的风险。都记不清送了多少名戒毒人员外出就诊、所外就医了,经常夜里一个紧急电话就要迅速出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艾滋病戒毒人员的生命安全。”省四戒所民警刘学传在这条战线上工作了11余年,他回忆起2009年的一天,开始对艾滋病戒毒人员进行集中收治,赖其兴、冯南山、古华和吴桂坤等民警不惧职业暴露危险对五六十名HIV感染者逐个检查的情景时,他为他们捏一把汗,担心因个别戒毒人员不配合而引发意外。

何淑玲和戒毒人员及家属

“老黄牛”黄振辉在工作中总结出“六心”——初心、细心、耐心、真心、信心、责任心。他常常针对戒毒人员心理特征,主动出击,大力宣传抗病毒治疗、母婴隔断工程的原理和疗效等知识,让他们重燃生存的希望,介绍国家“四免一关怀”等相关政策和措施,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戒治信心。而工作3年的省四戒所民警彭贝多告诉记者:“通过与戒毒人员谈心,与他们建立‘朋友’关系,进而开展教育,戒毒人员的接受程度会明显提高。”

民警何淑玲来自省女子所,她的父辈是一名戒毒民警,她从小耳濡目染,她于1998年选择从警,2013年主动请缨调入了艾滋病专管队,她谈道:“教育感化戒毒人员的工作,过程其实是艰辛的,但只要能把她们教育好,我就很有成就感与获得感。”省女子所民警何丹丹告诉记者:“每个月我会对出所在册的戒毒人员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她们的近况,给她们一些力所能及的提醒、帮助和指导。很多戒毒人员感叹地说,我们比她们的亲人还亲!”(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