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11月25日上午,位于广州南沙区南沙街道工业区涌岸边传来了一阵阵轰鸣声,一台挖掘机正有序拆除一栋两层高的违建房屋,残砖碎瓦应声掉落。这是南沙街集中组织开展河涌拆违行动,当天,随着4处违建房屋拆除,整个工业区涌沿岸64处违法建筑已全部拆除,不久后这里将迎来新一轮的“美颜”升级。
连着工业区涌的一端,有一条引人注目的滨海景观带凫洲水道碧道,已成为居民休闲打卡的观光点。近年来,南沙区积极开展碧道建设,目前全区已启动100公里的碧道建设工程。其中,凤凰湖2号湖与蕉门河作为省级试点碧道,全长共约7.6公里,今年8月份两条碧道试点均通过现场评估验收。
水清景美的背后,离不开南沙铁腕治水治水的决心和力度。今年以来,按照广州市总河长令(第5、8号)涉及疑似违建拆除任务和打通巡河通道整治要求,截至11月24日,南沙区已完成涉河湖违建拆除整治9174宗,面积138.75万平方米,其中,完成拆除4961宗,完成整治4213宗。其中,8号令任务清单内4805宗涉水疑似违建,已完成拆除整治4767宗,完成率99.46%。
“还水于民”
南沙街工业区涌拆违已全部完成
南沙街河涌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紧临河涌两岸的建筑不断增多,一些违法搭建屡禁不止。“河涌边上的违建不断侵占河道,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河涌,导致水体浑浊、水质变差,因此河涌拆违是治水的第一步。”南沙街道党工委委员李骏介绍,今年9月份南沙街已经组织一次集中拆违行动,对准街道辖区内的工业区涌等5条河涌沿岸的10处违建楼房,拆违面积达1980平方米。此次为第二次集中组织开展河涌拆违行动,当天,随着4处违建房屋拆除,工业区涌沿岸64处违法建筑已全部拆除。
记者现场看到,工业涌两岸的河堤正在加固修建,河涌的水质明显改善许多。而在工业区涌一端的滨海景观带凫洲水道碧道,不少附近居民带小孩来休闲娱乐。
“以前河涌两岸有不少的违法建筑,使河涌变得很窄,而且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到河涌里,河涌变得越来越脏臭。现在经过河涌沿岸拆违整治,河道宽敞多了,干净多了,我们生活环境也改善很多了。”家住工业涌附近的南沙社区居民郑星显对记者说。
治水先治岸,治岸先拆违。为保障河涌拆违工作顺利推进,南沙街制定了“一涌一策”精准施治和“四班四招”的河涌拆违方案。
“说实话,拆违工作并不容易,关键是要多角度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争取大家的支持和理解。”李骏说,他们通过打造分析研判、执法办案、攻坚动员和拆违行动等四个专班,耐心与居民协调沟通,回应合理诉求,协力解决居民搬家安置问题、为渔民修建出海打渔的临时栈道,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保障群众利益,拆违治水的任务也得以顺利完成。
据李骏介绍,完成拆违后,南沙街将在河涌两岸设置护栏,同时推进河涌底部清淤、固坡固岸、绿道建设等工作,预计于年底启动实施工业区涌等河涌沿岸的综合整治工程。
多管齐下
南沙区今年治水拆违率完成99%
为了有效开展治水拆违工作,南沙区率先在大岗镇的一轮涉水违建治理工作中,派出驻队律师跟随,为治水拆违提供法律保障。
据悉,在大岗镇庙青村大滘涌、中滘涌六处涉水违建与搭建的治理行动中,派出驻队律师。在治理期间,驻队律师成功疏解了一户居于河涌边老人家及其子女对涉水违建拆除上的疑问,不仅让老人家原位于河涌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得到拆除,而且协调政府部门按照当地拆违治水的相关工作方案,为老人家在存量宅基地内新建住所,确保执法和人居要求不冲突。
维持水质稳定,治水工作要久久为功。按照广州市总河长令(第5、8号)要求,南沙区做了四版工作指引,抓好顶层设计,坚持拆违治水系统治理、系统管理。
南沙区河长办常务副主任、水务局局长陈建余介绍,南沙对全区302条河涌通过无人机正射影像、河道巡查视频结合的方式绘制各镇街所属河涌的巡河通道线,在作战图水务APP上通过地图展示的模式到现场核实涉水违法建设的实际情况,并进行信息录入,此举大大提升了拆违治水的效率。
今年以来,按照广州市总河长令(第5、8号)疑似违建拆除任务和打通巡河通道整治要求,截至11月24日,南沙区已完成涉河湖违建拆除整治9174宗,面积138.75万平方米,其中,完成拆除4961宗,完成整治4213宗。上述成果中,8号令任务清单内4805宗涉水疑似违建,已完成拆除整治4767宗,完成率99.46%。
南沙将打造“一环二核四带”的碧道规划结构
漫步在蕉门河畔的步道上,清澈见底的湖水映衬着远处浓绿的大山乸,令人心旷神怡。平日里,不少市民游客慕名前来游玩,这里已成为南沙的城市客厅。
近年来,南沙选取凤凰湖2号湖与蕉门河作为省级试点碧道,全长共约7.6公里,今年8月份两条碧道试点均通过现场评估验收。
凤凰湖2号湖碧道起点位于2号湖南入口广场,终点于凤凰湖2号湖湖岛心,总长约1.3公里。在凤凰湖2号湖公园内,人行道边、湖面坡地上、湖心岛四周,覆盖着一片片绿植鲜花。花草树木和湖景相映成趣,不时有白鹭等水鸟从湖面飞过,落在岸边的水草丛中,构成一道靓丽的城市生态画卷。
作为另一省级试点碧道的蕉门河,近年来,南沙区积极推进蕉门河生态化、景观化和人文化建设,清拆了两岸的烂船、窝棚和违章搭建,把蕉门河建设成一项保护环境的“生态工程”、传承历史的“文脉工程”、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的“竞争力工程”。目前,蕉门河进港大道至蕉西水闸段已建成高标准碧道,成为了广大市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短短几年,南沙区政府、规划展览中心、市民广场、图书馆、科技馆纷纷落子,蕉门河中心区已成为南沙的城市会客厅。
陈建余介绍,全区近300公里的碧道建设,目前已经启动100公里建设。根据规划,南沙区将打造安全行洪通道、自然生态廊道、文化休闲漫道、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形成碧水青秀、水陆联动的“一环二核四带”的碧道规划结构。“一环”即将李家沙水道-洪奇沥水道-蕉门水道-凫洲水道-虎门水道-沙湾水道几大水道串连成围绕整个南沙生态大岛且具有南沙特色的都市品质“悠”行大闭环,实现真正意义的环岛碧道建设规划。(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