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首创文学板块!“读懂中国”文学院、非虚构创作中心落户广州
2020-11-22 17:3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11月22日,2020“读懂中国”文学沙龙活动在广州举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孙磊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11月22日,2020“读懂中国”文学沙龙活动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活动宣布“读懂中国”文学院将落户广州,并在现场为“读懂中国”非虚构创作中心揭牌。知名作家刘庆邦、杨克、张欣、蔡崇达等在现场进行了“京穗联动·从文学读懂中国”圆桌研讨会。

2020“读懂中国”文学沙龙活动现场

记者从会上据悉,筹建“读懂中国”文学院及成立“读懂中国”非虚构创作中心是“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举办四届以来,首度开拓文学板块。该中心将推动中国非虚构文学写作创作,并通过出版“读懂中国”时代人物传记丛书等多种举措,用国内外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真实生动的“中国生活”与“中国现实”。

“筹建‘读懂中国’文学院及非虚构创作中心,是推动以广州为文学中心地的人文湾区建设的重要事件。”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博永在致辞中表示,在当今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下,文学作为人类共通的精神语言,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中国声音的传递具有特别的意义,是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

从文学的角度读懂中国,怎么读,读什么?在圆桌讨论环节,众多行业嘉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读懂中国,从文学开始,从文学进入,我相信这将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视频中表示,中国现在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这个世界,成为我们自身的巨大焦虑所在。“所谓非虚构的写作,某种程度上在是在回应这种焦虑,回应我们内在的要求。”

“所有的民族、文化都是巨大的文本,在不断地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文学是人学,也是心灵的语言显现方式,从文学进入中国,是最快速度抵达中国人心灵的方式。”十月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吕约说道。

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表示,读懂中国至少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的中国、现实的中国、未来的中国。“读懂中国不仅是外国人的事,也是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对中国很懂了吗?我们差得很远。要求外国人读懂中国,我们首先自己要读懂自己,读懂历史,读懂现实。对一个作家来说,写作是从个人出发的,从内心出发的,我们懂了自己,才有可能建设一个能和别人沟通、为别人所欣赏的新视野,才有可能写出被我们国人认可、被世界认可的故事,才有可能读懂中国。”(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